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大湖關切——剛察生態保護啟示錄

      發布時間:2022-01-21 15:32:00來源: 青海日報

        引言:

        一切和諧的自然現象,無疑源源來自天造地設,但也無疑源源來自與自然共生的人類呵護付出。從昔日的“竭澤而漁”到今天的“封湖育魚”,從昔日的“獵山漁水”到今日的“養山育水”,從政府到民間,生態文明理念覺醒于每一個剛察人心中,如此,青海湖才重歸魚翔淺底、百鳥爭鳴之圣境!

        今日青海湖,斂一束天光,即是盛景;掠一抹湖色,便可屏息。

        身在青海湖,大美不知處。不論是泉吉河畔落日余暉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盛景,還是沙柳河上萬千湟魚競自游的奇觀,抑或是仙女灣濕地與普氏原羚近距離接觸的心靈悸動,都會讓你感受到何謂湖之大美!

        一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門來看看青海湖。”2021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湖仙女灣,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

        一個“專門”,彰顯青海的湖光山色,在總書記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上一次到青海考察是2016年8月。那次,總書記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體現了生態保護的政治自覺。

        從“突出”到“首位”,5年時間,一詞之變,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這一次,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湖,再一次叮囑:“守護好自然生態,保育好自然資源,維護好生物多樣性。”

        “保育”一詞在此顯得非同尋常——生態,如同我們的孩子,更是我們的未來。

        2021年6月的仙女灣,天光水色的大幕下,綠草茵茵,羊群悠然,鳥鳴啾啾。歷史有時就像一面哈哈鏡,跨越漫長的時空縱軸,曾經,“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的凄楚,如今,已被如織游客“美出天際”的贊譽所淹沒。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生態是資源和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本身就是價值。這一特殊的“財富觀”對于我們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幅山水畫,一支牧羊曲,一幢湖景房,新農村新愿景新家園的景象躍然眼前,敘述著剛察生態保護走過的波瀾壯闊航程。

        剛剛過去的一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黨委堅持黨建為先、產業為基、文化為魂、環境為本、群眾為主、配套為要的“六為理念”,讓塘渠村群眾依托鄉村振興,逐步探索形成生態共管、家園共建、產業共鏈、文化共融、富裕共行的“五共模式”,籍以建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草原有多大承載能力,放養多少牲畜。建設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核心就在于以草定畜,實現草畜平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剛察縣以減畜為抓手,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主導,運用高效養殖技術帶動牧民減牛減羊。

        建設畜產品加工產業園,這是剛察縣實行禁牧、草畜平衡之后的又一“大棋局”。產業園內形成了集牛羊肉精深加工、牦牛奶制品、羊毛被、菜籽油、蟲草、黃蘑菇等系列產品加工于一體的農牧產業聚集區,就是為了讓牧民“減畜增收”。

        現如今,園區入園企業達到14家,涉及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及酒類制造業、紡織業、手工藝品制作、文化旅游產品等多種行業類別,2021年畜產品產業園區預計實現產值1.53億元。

        二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青海最誘人的旅游福利。

        就在前不久,一名省外媒體記者還頗有些艷羨地調侃道,“青海湖像是擺在他們家里的魚缸,剛察人未免有些太奢侈了!”

        但他不了解的是,直到今天,守望這片家園的剛察人依然持有的謹慎樂觀。

        上個世紀90年代,《大湖斷裂》的生態憂慮,喚醒了剛察人的環保意識,讓他們明白,就大自然而言,所有幼稚的幻想都會招致悲劇。

        這片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鑲嵌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閃爍著藍寶石般的光芒。然而,這面鏡子背后所折射出的,則是維系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阻擋西部荒漠向東蔓延的一道天然屏障,它是生物多樣性與生物種質基因的重要庫存。

        曾因城門失火,我們殃及池魚。

        20世紀中葉,食之者眾,生之者寡,使之登上了《中國物種紅色名錄》,這意味著湟魚命運的重大逆轉——幾近滅絕。

        時逢3年自然災害,近萬人在青海湖上捕撈作業,晝夜不息,3年網獵湟魚7萬多噸。老一輩青海人公認,是湟魚救了他們的命。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鏗鏘有力的宣示,表達了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鮮明態度。

        青海湖生態系統的核心是湟魚,保護湟魚既關系到對于青海湖“水-魚-鳥”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也關系到青海湖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剛察縣是離青海湖最近的一個縣城,也是普氏原羚的故鄉、湟魚的家園,處在生態薄弱區。

        那是2021年6月6日清晨,剛察縣政府和漁政部門的數十名工作人員正在為即將揭幕的“青海湖觀魚放生節”做準備。自2006年以來,“青海湖觀魚放生節”已舉辦了十五屆,最近兩屆的放生魚苗都在千萬尾左右。

        縣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項活動,一方面是為了讓游客一睹湟魚洄游的盛況,另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將人工孵化的育苗放流的行動,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

        而民間自發組織的護魚隊、湟魚救援隊、環保志愿者,也將對圣湖精靈湟魚的情感關切發揮得淋漓盡致。

        原剛察縣森林公安局辦公室主任李聯邦告訴記者,據他所知,很多人通過救護野生動物和參加放流,從此拒絕吃湟魚,有的甚至自愿加入野生動物救助志愿者。

        從2000年青海湖零捕撈封湖育魚至今,湟魚已由谷底時的2592噸恢復至2021年的10.85萬噸,但距最盛期的32萬噸,依然相距甚遠。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其最終目標是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它意味著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重新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使我們的資源環境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需求構成危害。

        正如剛察縣委書記朱成青所言,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剛察縣全縣黨員干部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三

        拍魚,拍鳥,拍湖,拍山,拍水,拍濕地,拍沙漠,拍人文,拍風情,拍野生動物,從沙柳花開,到尋訪四角羊,從湟魚越壩出水的一個眼神,到魚鳥大戰展示的自然法則,從“崖壁日記”上的大天鵝越冬記,到尋訪高原精靈普氏原羚,這是游客竭力想要找尋的。

        然而,我們不曾知曉,這些悉心尋覓風景的游人,可曾感受到一張張光影圖片的背后,凝聚著從政府到民間,對“大美青海”不懈的守護和執著的守望!

        當諸多游客游歷青海湖,觀魚、觀鳥、觀島僅僅只是一個個小視角,背后所展現的,卻是剛察縣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這個大命題。

        多年來,認真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剛察縣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總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一以貫之地加以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深植剛察大地。緊緊圍繞“生態保護第一”理念,全縣各級、各部門分工合作、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剛察的主旋律。

        就在2021年,剛察縣城全面淘汰燃煤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等燃煤設施,讓縣政府駐地沙柳河鎮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6.7%;縣鄉村33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規范化建設全覆蓋,讓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為100%;投資590萬元實施的生活垃圾高溫熱解擴建項目,初步實現了縣城及周邊區域垃圾的分類處理和無污染填埋。

        普氏原羚是被稱為“比大熊貓還珍惜的野生動物”,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普氏原羚遭到史無前例的捕殺,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和萎縮。

        現如今,生活在青海湖畔的剛察縣牧民們承擔起保護重要物種和維持生態系統的責任。他們舉報偷捕湟魚的行為,救助受傷的鳥類和獸類,到普氏原羚專屬保護區清理垃圾……

        每年從初夏開始,生活在青海省三角城種羊場的牧工加悟才讓就忙碌起來。

        一到4、5月份,黑頸鶴等候鳥就從南方飛回到青海湖畔的濕地,開始組建家庭,繁衍后代。作為剛察縣森林公安局和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義務監測員和協管員,加悟才讓每天要花幾個小時到附近的那仁濕地巡查,保護這里的鳥類不受到人為的干擾和傷害,并且做好巡查日記。

        在剛察,像加悟才讓這樣的民間環保人士有很多,他們被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聘請為野生動物義務監測員和協管員,一邊從事生產,一邊協助有關部門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成為執法部門的千里眼、順風耳和左膀右臂。

        此外,剛察縣環保部門還在環青海湖普氏原羚重點分布區建成18處種群交流試驗通道,設立野外飲水點,恢復和擴大棲息地0.16萬公傾,降低網圍欄高度,有效地緩解了普氏原羚分布區棲息地割裂、種群交流弱化、枯水季飲水困難等生存問題。

        據相關部門統計,瀕危物種普氏原羚數量已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了2021年的1800余只。青海湖區域鳥類由1996年的164種增加到2021年的225種, “水—魚—鳥”共生的青海湖生態平衡系統初步形成。

        就在2021年12月29日,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獲批“國字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44個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青海剛察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榜上有名。

        青海剛察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在2016年12月,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批試點建設,公園規劃總面積2980.76公頃,濕地面積1914.33公頃,濕地率為64.22%。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南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青海湖裸鯉洄游的主要區域,也是青海湖生態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沒有最美,只有更美。時至今日,從天空到湖面,從草原到沙漠,從湖畔到遠山,從濕地到花海,從牧區到城鎮,從自發到自覺,剛察人精心呵護著大湖的角角落落,并為此不遺余力,就他們而言,全世界只有一個青海湖,除此之外都再無意義。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公侵犯玩弄漂亮人妻优|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国产ts精品系列米兰|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日日操夜夜操视频| 九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97| 男女边摸边揉边做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久久久| 8090韩国理伦片在线天堂| 成人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 性色爽爱性色爽爱网站|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456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国产99|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久久伊人色综合|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youjizz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