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鋼軌舞者”寒冬里“診療”青藏線
圖為“鋼軌舞者”整修線路。楊璽 攝
大寒已過,被譽為“高原藍寶石”的青海湖湖面冰封如一面鏡子。
25日16時,記者跟隨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工務段海晏線路車間托勒工區班長朱輝一起,感受了一下青藏鐵路環青海湖段的冬季病害巡檢防護工作。
“西寧工務段管轄青藏線252公里線路,其中90公里毗鄰環青海湖地段,因其豐富的地下水在冬季結冰后對鐵路基礎的影響,凍害高達3100余處,平均每30米一處凍害,最大的峰值達到了50毫米。每年春運,這些變化無常的凍害是直接影響列車安全運行、平穩舒適的隱患之一。”朱輝說。
為保障冬季、春運期間列車運行的絕對安全,該段利用夏季的施工,完成了對環青海湖區段線路的石砟補充、大型機械搗固、深槽枕更換、道床清篩等工作,為“迎戰”冬季病害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圖為“鋼軌舞者”整修線路。楊璽 攝
走上線路的瞬間,沿著湖面的冷風撲面而來,劃過臉頰、順著衣領直沖肌膚,不由得讓人打起了冷顫。巡檢期間,隨著太陽時而露出臉來、時而躲在云后,幾個小時內,記者感受到了高原寒風的不同溫度。
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一群身著黃馬甲的鋼軌“舞者”,克服著惡劣的環境,對抗著肆意的凍害,讓鋼軌始終保持平順、讓列車始終安全通過。他們十步一跪趴查看著高低方向、三步一彎腰量取著軌距水平、一步一低頭配發著軌底墊板,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隨著螺栓機的轟鳴聲響起,職工張士宣將重達40余斤的起撥道器放在了指定位置,然后通過螺栓機將螺栓松開、通過起撥道器將鋼軌抬高,將需要的墊板放入軌底。
“多年凍害治理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加之近些年有了大數據和技防設備的加持,讓我們處理凍害更得心應手了。”朱輝介紹。
17時55時,現場防護員接到鄰線有列車接近的通知后,立即告知了現場負責人朱輝,并迅速組織人員下道、進行拉繩防護。
圖為青海湖畔的“鋼軌舞者”。楊璽 攝
“我們白天作業的模式是V型‘天窗’,鄰線還有列車在運行,只有嚴格執行3至5分鐘通話、瞭望和拉繩防護等制度,確保了作業人員的絕對安全,他們才能心無旁騖的整修線路確保旅客列車安全。”列車過后,現場防護員才讓東智說。
為了用好動態軌檢數據、靜態人工檢查數據,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工務段一邊組織人員進行平推式整治環湖區段病害,一邊組織人員對大峰值不良區段進行點對點整治。平均下來,每個作業組每天平推整治4公里左右、點對點整治10余處。同時,每天將動靜態數據納入大數據庫、工區每3天覆蓋檢查一遍、車間每一周重點檢查一遍,始終保持凍害發展在可控范圍之內。
“目前,凍害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定時期,只要點對點逐一復核整治,設備會越來越穩定的。只是春節過后,隨著天氣回暖、春融亂道,又是一場硬仗。”朱輝介紹。
25日19時,隨著落日余暉消失在青海湖對岸,朱輝組織人員、攜帶工機具,再次奔向了青藏線117公里處的下一個病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藏線上的“‘95后’女蜘蛛俠”
她們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在高空維護設備,保障電力機車供電,正常運行。因為要經常爬到高高的接觸網上作業,人們形象地稱她們為鐵路“女蜘蛛俠”。[詳細] -
青藏線上的“95后”女接觸網工
今年23歲的羅露露和郭勝強是青藏鐵路公司西寧供電段哈爾蓋工區的首批女接觸網工,同樣出生于1997年11月的她倆也是工區最年輕的接觸網工。[詳細] -
青藏線上的三代“開路”接力人
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線黑色路面鋪筑工程竣工,大大提升了西藏交通運輸能力,也為藏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2002年春節后,羅生芳的兒子羅正廷接過父親的“接力棒”,來到青藏線上,成為了一名修筑鐵路的勞務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