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載扎根基層守護百姓健康——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仁青
這一天,是退休后的仁青到海北藏族自治州藏醫院坐診的日子。早上8時30分,他來到位于門診部的2樓辦公室的時候,門口已經擠滿了前來看病的群眾,長長的隊伍從2樓一直排到了1樓。
“去年3月,老院長退休了,因為他人品好、醫術高,群眾都很信賴他。所以在兩個月后,我們決定返聘他,按照合同規定,老院長每月要坐診8天,但是,實際遠不止這幾天?!焙1敝莶蒯t院副院長三智說。
推門進去,仁青正在給病人看病,詢問病情、把脈、量血壓、開處方……一切都是有條不紊……
“群眾的信賴,是對我職業操守的最高評價”
“很多病人都是沖著我來的,來一趟就要把預約的病人全部看完。這次有400多人預約,全部看完估計要到周六了?!比是嘟o一位病人看完病后,用手擦了一下額頭上汗珠。
從醫30多年來,在仁青的意識中根本沒有節假日的概念,他常說:“大夫有節假日,但疾病沒有節假日,作為大夫不應該有節假日?!睙o論何時一旦有病人,他隨叫隨到,隨時診治。
199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仁青更是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中升華著黨性。他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藏醫藥事業,奉獻給了草原牧區,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無私奉獻的樂章,展現了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無數病患者的信賴和愛戴。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專程找他治病,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寧市幾家私立醫院高薪聘請他去坐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設立名藏醫工作室等條件請他去西藏工作……面對優厚的條件,仁青一次次回絕,他說:“我是海北州這片水草養育長大的,我的根就在這里。正因為這里條件艱苦,很多專業技術人才不愿留下來。作為草原的兒子,我要傾心為這里的鄉親服務,回報家鄉的養育之恩?!?/p>
由于病人多,仁青經常加班加點,很晚才能回家。有時剛剛回到家里還沒坐穩,醫院又來電話要他趕緊回醫院為重病號醫治,他又急匆匆地跑回去,直到深夜才離開辦公室和病房,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有的病人在醫院排不上號,常常在他下班回家的路上等著看病,短短二三百米的回家路他要走上幾十分鐘。
“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職業生涯的最高追求”
仁青視病人為親人,凡事都替病人著想,從不開大處方和不必要的檢查。能在門診完成的診治,就不留病人住院;能一次解決問題的,決不讓病人跑兩次,盡可能地替病人節省醫療費用。對遠道而來的患者安排食宿,對特困患者一律免費診療,醫藥費一律半價收取。他先后為貧困患者墊付藥款達數萬余元。凡接受過仁青診治的病人,無不對他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嘖嘖稱贊:“仁青醫生病看得好,他的人品更好!”就這樣,他和許多患者結成了朋友,患者們也把他當作了親人。
從四川省成都市趕來治病的樊生茂正在等著仁青為他進行第9次治療?!盎继悄虿《嗄?,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藥,效果都不太好。后來聽一位西藏朋友的介紹,我開始接受仁青醫生的診治,吃他配的藥,進行內臟調理,效果很好,現在感覺也是越來越好,嘴也不干了,心情也好了,醫術確實了不得!”
30多年來,仁青接診患者累計達40多萬人次。他始終把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疾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應用藏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各種常見病和疑難雜癥,尤其擅長用藏醫放血艾灸、針灸與內服藥物相結合的方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痛風、中風、偏癱、心腦血管疾病和肝硬化等疑難疾病,在青海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
面對放血、藏醫與針灸等療法這些半失傳的古方,仁青多少次專程到西藏等地拜訪名老藏醫,到處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付出了寶貴的精力和心血。
“我一個人行還不夠,要培養更多藏醫藥人才”
今年58歲的仁青出生在海北州剛察縣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他從小就立志長大后要當一名草原上的醫生。為了實現這個志愿,19歲參加工作的仁青在基層衛生院一干就是十幾年。
1986年,仁青被分配到海晏縣甘子河鄉衛生院工作。衛生院條件艱苦而簡陋,破舊的小房子和簡單的醫療設施,離仁青想象中的醫院形象相去甚遠。但困難并沒有嚇跑這個激情滿懷的藏族小伙,他一頭扎進工作里,一邊踏實工作,一邊主動向藏族老醫生求教,想盡一切辦法如饑似渴地學習藏醫理論和臨床醫療技能。
2016年7月,仁青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有著自己清醒的認識:“藏醫藥的傳承和創新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參與。”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仁青緊緊抓住藏醫藥發展的良好戰略機遇,開展基層名老藏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提升醫院藏醫藥服務能力,豐富藏醫藥人才培養的方式和途徑,推動名老藏醫學術思想經驗的繼承與創新,使藏醫藥更好地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2018年,為弘揚藏醫藥特色文化,仁青積極發揮專業特長,主動承擔名老藏醫“師帶徒”的作用,在海北州藏醫院組建了仁青傳承工作室,著力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藏醫藥傳承青年專業人才,傳授仁青獨特的藏醫藥理論和豐富的藏醫藥經驗及精湛的藏醫藥技術。
“我和仁青院長認識了30多年,在藏醫院一起工作了16年。作為醫生,他業務精湛,基礎扎實,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作為院長,他狠抓醫院管理,以制度約束人,以規章管理人,我們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明顯提高,病人滿意率不斷提升,這也是我們決定返聘他的原因。”海北州藏醫院副院長三智說。
作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他躬身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基層優秀的醫生,他把救死扶傷當做義不容辭的天職,他是我們身邊的榜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援青干部劉云軍:一片仁心濟江源
即使是在援建結束之際,劉云軍仍忘不了對玉樹人民的真情留戀,時時刻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醫者的仁愛之心,執著堅守,為玉樹群眾就醫問診繼續操勞。[詳細] -
長江源頭的村醫尕瑪才讓:用一生守護一方牧民的健康
尕瑪才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扎河鄉口前村的村醫。二十四年如一日,他在這里守護著口前村牧民群眾的健康。[詳細] -
村醫斗拉加的堅守
九月的高原,遠處雪山上的積雪還未融化,草原上的牧草開始泛黃,道路旁的田地里,飽滿的青稞穗已經低下頭,和村醫斗拉加背著藥箱的孤獨背影,構成眼前這幅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