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加到134種
圖為白腰杓鷸。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供圖
19日,記者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了解到,日前,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駐站監測人員協同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員環湖監測時,遠距離發現一只體型偏大的鷸,最終確認為白腰杓(sháo)鷸。至此,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加到17目39科134種。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玉樹市隆寶鎮境內,保護區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該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擁有典型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是青海省建立的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更多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在隆寶棲息繁衍。
圖為白腰杓鷸。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供圖
白腰杓鷸隸屬鸻形目鷸科,全長57厘米至63厘米,嘴甚長而下彎;腰白,漸變成尾部色及褐色橫紋。與大杓鷸區別在腰及尾較白,與中杓鷸區別在體型較大,頭部無圖紋,嘴相應較長。多棲于水邊沼澤地帶及濕地草甸,見單獨活動,有時結小群或與其他種類混群。性機警,活動時步履緩慢穩重,并不時的抬頭四處觀望,發現危險立刻飛走。常邊走邊將長而向下彎曲的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昆蟲、植物種子為食。
據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介紹,高寒缺氧和水文等因素驅動下,隆寶發育出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形成這片典型、獨特、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育了青藏高原腹地最為多樣的濕地類型,是青藏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隆寶保護區是全球鳥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停歇節點,多樣的生境哺育了種群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珍稀野生動植物。
近年來,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通過持續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水鳥棲息生境持續改善,隆寶濕地食物資源不斷豐富、鳥類物種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鳥類增至47種
調查顯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鳥類增至47種,其中45種鳥類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詳細] -
2022年首批棲息繁殖候鳥飛抵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最新監測記錄顯示,這是今春以來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監測到的首批棲息繁殖候鳥。[詳細] -
青海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3種鳥類
今年以來,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監測記錄鳥類61種,隸屬14目29科,較2020年調查新增加3種,分別為普通翠鳥、普通雨燕、華西柳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