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熱貢文化,綻放在金色谷地的一朵奇葩

      發布時間:2022-05-07 16:57:00來源: 青海日報


      “唐卡”,被譽為世界上最繁瑣的工筆畫,圖為熱貢畫師繪制唐卡局部。

        熱貢傳統六月會以其獨特的民俗表演,每年吸引眾多省內外攝影愛好者爭相走進熱貢取材,圖為熱貢四合吉村落的六月會盛況。 (本版圖片均為通訊員張海麟攝)


      2019年5月23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熱貢民間藏戲《意卓拉姆》在青海大劇院成功首演。


      民族服飾展演走上T臺,多元文化展現”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


      精心創作。

        這里被譽為“中國活著的歷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源生地”“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熱貢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西部唯一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在省內外歷史文化發展中盡顯不可替代的原生態和唯一性的優勢。

        這里保存著豐富的民間口傳文學、古老的民族習俗、多彩的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積淀厚重,而最具代表性的熱貢藝術和神秘的“熱貢六月會”、熱貢土族“於菟”等底蘊深厚的地域文化,在不斷傳承發揚中已然成為這一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今天的金色谷地,正以豐饒璀璨的傳統文化產業,昂首行進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

        4月,熱貢大地花紅柳綠,處處春色醉人。當年明熹宗題寫“西域圣境”的這座古城,在熱貢藝術的光芒下愈發璀璨奪目。

        這里是繼閩南文化、徽州文化之后,國務院批準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邁步新時代,隨著高質量發展的大潮涌起,“熱貢藝術”這一世代相傳的瑰寶已成為同仁走出省門國門、面向世界的金色名片,其相關產業在不斷改革發展中,成為推進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厚植文化人才

        大力保護傳承特色文化瑰寶

        同仁,是“熱貢藝術”發祥地,著名的藏族畫家之鄉,以唐卡、堆繡、雕塑為主的“熱貢藝術”蜚聲國內外。

        源于傳統文化的滋養,在隆務河流域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同仁市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現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省級非遺項目10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名。

        在新征程上,“非遺”資源集聚、文化底蘊深厚,早已成為同仁市高質量發展的天賜稟賦,而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無疑是傳承和發展的關鍵一環。

        文化產業項目門檻高、技術難度大,培育人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環,同仁市堅持“創新傳承人保護激勵機制、打造產學研一體式培養模式、建立完善人才選拔扶持機制”三步走,培養了一支支有技術、有勁頭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成功將人才短板轉化成了競爭優勢。

        在同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收門徒”,學員零費用學習技藝已成為人才培養和傳承發揚的主要抓手。每年每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熱貢藝術”傳承人每人定額招收學員,時至今日,農牧區未就業大學生、高中畢業青年、賦閑的農牧民等為主的上萬人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夢想。

        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層面的助力和民間力量的自醒正成為熱貢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兩翼”。為此,近年來,政府層面的作為凸顯于將傳承與發展置于全市發展的大棋局中,熱貢文化園區、唐卡風情小鎮、熱貢藝術會展中心、熱貢文化演藝中心、非遺傳習中心、非遺宣傳展示點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民間投資新建形成規模的畫院達10余家,園區內有規模以上的畫院達12座、從事熱貢藝術的企業188家,其中文創產品開發企業17家。同時,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進行“小藝人”補助和培訓,將非遺與文化產業有機結合,通過非遺提升文化產品附加值,通過文化產業發展來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

        地域傳統文化要走出省門國門,人才儲備必不可少。同仁市一頭聯合省內外大中專院校,開設熱貢文化專業課程,培養一批從事熱貢藝術創作的“苗子”,另一頭通過職校和傳習中心以產學研的培養模式培訓各類熱貢藝術人才2686人。兩頭連起來,以文化產業+鄉村振興模式讓當地幾萬名相關從業人員有了致富門路,也形成了良性競爭。

        在“強人才”計劃的鋪展和擇優而取的選拔機制的確立中,讓“熱貢藝術”人才隊伍本領更高強,組織舉辦熱貢唐卡繪制大賽和鄉土人才技能大賽等活動,選拔優秀鄉土人才投入到民族民間技藝保護、傳承和產業化開發中,選擇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非遺”文化產業示范戶,傾斜政策,強化用地保障、財稅支持,給予重點扶持,培育了一批文化脫貧的中堅力量。

        依托優勢資源

        全面助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置身古城隆務,除了厚重的人文歷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引人入勝的還有那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色。“一河九水四道天,土村白塔古寺院,草山良川隆務險,奇崖古樹蝴蝶灘”。這首詩將同仁如詩如畫的景致描寫得淋漓盡致。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同仁有先天優勢。2021年,同仁市榮獲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同仁市被中國文聯和中國舞蹈家協會授予“中國藏族熱貢神舞之鄉”榮譽,并成功評定省級文旅融合示范點8家,扎毛鄉扎毛村被評為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曲庫乎鄉江什加村農家書屋被評為青海省示范農家書屋,熱貢龍樹畫苑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游景區,隆務老街被評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隆務鎮吾屯村被評為第二批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依托先天資源優勢,同仁市探索“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有效發揮了資源優勢,盤活了閑置資產,“助跑”鄉村振興。僅2021年,該市旅游人數為335.6萬人次,同比增長0.18%,從業人員達32600余人。

        進一步提高旅游知名度,打造文旅融合、文創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網紅”打卡點,讓眾多游客在這片金色谷地感受傳統村落的魅力。

        地處農牧業過渡區的扎毛鄉緊靠麥秀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擁有扎毛水庫、蝴蝶灘、心形崖等豐富的山水資源和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扎毛村曾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每年夏秋兩季,周邊游客紛至沓來,村民們漸漸嘗到了鄉村旅游的甜頭。

        扎毛村草場小,耕地少,要實現鄉村振興,僅僅依靠農牧業顯然很吃力。2021年,該村走發展鄉村旅游之路。在文旅融合路徑中打造的集裝箱民宿、農家“KTV”、露臺觀景點、網紅打卡區等旅游設施綜合體的建設,讓鄉村旅游“一條龍”服務鏈條日趨完整。放眼正勠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同仁市,政府主導、公司運營、群眾受益的文旅融合模式已然多點開花,各具特色。

        近年來,著眼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同仁市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家、成功評定了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成功評定省級文旅融合示范點8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1家,并圍繞多元厚重的文化底蘊,依托獨特人文的品牌效應,制定了精品旅游線路4條,其中3條分別是同仁市民俗“六月會”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線路已上報州文體旅游廣電局。

        打造育人搖籃

        讓特色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是當前正勠力推進的一項工作。同仁市繼續充分挖掘文化產業優勢,將文化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在原有基礎上,憑借鄉村振興契機,配備了相應資金,為擴大產業規模注入了新動力。

        精心謀篇布局,同仁市將唐卡、堆繡、泥塑、刺繡等熱貢藝術特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優化文化產業架構,培育文化產業經營主體,推動其與多業態融合,使熱貢藝術特色產業呈現出全新的姿態。

        依托非遺資源優勢,同仁市編制了《同仁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20余座“非遺”保護傳承中心,建成“非遺”工坊和文化扶貧產業園創作基地,下設唐卡、堆繡、泥塑等20余個扶貧車間,使熱貢藝術特色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熱貢龍樹畫苑、熱貢桑杰畫院、熱貢布達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金輪熱貢藝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大型文化企業在同仁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放異彩;在“企業+基地+農牧戶”和“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新模式下,入股文化產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集體組織的農牧民“股東”在致富路上走得無比穩健——僅熱貢龍樹畫苑每年簽約手藝人達400余名,帶動當地群眾每戶每年增收5-10萬元。

        去往上下吾屯各大畫院的傳習中心,總能看到年輕的畫師們端坐在畫布前,精心繪制著自己的作品,每一筆下去,他們都格外用心。在政府部門推薦和傳習中心的幫助下,他們習得一技之長,不僅費用全免,每年還能有4至6萬元的收入。

        4月4日下午,桑杰熱貢藝術傳習中心新建的大樓里異常熱鬧,在唐卡、泥塑、刺繡、堆繡四個車間,傳習中心的民間工藝美術師和學員們正凝神創作,倚墻而立的展架上擺滿了他們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作品,一旁的展示間,已經完工的《領袖與黨的百年征程》《民族團結一家親》兩幅巨幅堆繡作品格外亮眼。

        2021年10月,同仁市政府為傳習中心投入鄉村振興資金50萬元,桑杰畫院有效打包較為分散的文化企業和培訓資源,全力打造文化扶貧產業基地,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推進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產業振興,讓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目前,僅桑杰畫院,就有學徒100多名,其中,近80%為脫貧戶子女。學習期間,畫院免費為學徒提供食宿、學習,年補助資金3000元。對脫貧戶勞動力進行熱貢藝術技藝培訓的同時,簽訂產品收購協議,解決他們的產品銷售難和價格不易掌握等后顧之憂,通過“動態監測+鼓勵免費”機制,帶動100余名學員每人年收入達6萬元,重點幫扶車間為他們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男人把女人c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动漫版| 国产ts亚洲人妖| 黄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呻吟丰满娇喘国产区|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麻豆国产入口在线观看免费| 妞干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韩中文有码高清|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男女一级做片a性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一级黄色a毛片| 日产国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狠狠干视频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福利91在线|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xxxcom在线观看| 尤物视频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榴莲下载app下载网站ios| 极品丝袜乱系列全集阅读|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正在播放乱人伦|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美女大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91大神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