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青海丨海南州:科技賦能 讓農牧業生產更“智慧”
把牦牛的體貌特征、月齡,錄入到手持終端,然后對牦牛佩戴的耳標進行掃碼,通過手機手持終端,把所采集的信息上傳到可追溯信息平臺上……近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河卡鎮白龍村,河卡鎮獸醫站的工作人員手持移動終端,采集牦牛養殖的相關信息。
海南州興海縣一處牧場上牛羊在覓食。新華網發
興海縣新型智慧農牧業十足的“科技范兒”,讓養了一輩子牛羊的牧民大開眼界。“有了大數據技術,養牛羊就再也不怕病蟲害了,科學化養殖后,牛羊肉質更好了,價格也比以前高了很多。”興海縣中鐵鄉龍吾隆村牧民昂秀才智說。
進行科學化養殖、監督管理,提高牲畜出欄率、提升牛羊肉的品質,更有市場競爭力。在打造有機牛羊肉品牌中,興海縣把傳統的畜牧業和大數據平臺結合起來,科技賦能養殖,讓畜牧業生產更“智慧”。
海南州興海縣一處牧場上牛羊在覓食。新華網發
無獨有偶,在海南州貴南縣,依托數字鄉村建設,牧民家的牛羊實現了農牧業產業信息全部數據化的管理。
在數字鄉村建設中,貴南縣打造了一整套農牧業產業從飼料、養殖、加工到營銷的質量追溯體系,保障了農畜產品全產業鏈綠色有機,凸顯了貴南農畜產品,特別是貴南黑藏羊地理標志品牌優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貴南縣智慧畜牧業信息化平臺已基本建成,已完成9類有機產品認證和21萬只牦牛、藏羊各類追溯體系信息錄入。
以引領農牧業高質量、科技化發展為目標,這些年,海南州加大培育智慧農牧業,推進科學化、精細化、標準化管理,讓農牧業生產更智能化,生產管理效率更大化,農牧民結構收入更優化。
這幾日,貴德縣新街鄉麻吾村村民季寶龍正忙著施肥,期盼著今年的有機紅筍能再度豐收。
海南州貴德縣新街鄉農戶種植紅筍。(資料圖)新華網 潘彬彬 攝
像季寶龍這樣的種植大戶,在規模承包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的同時,積極參與到鄉政府為農牧民組織的種養技術培訓班中給自己“充電”。
“栽植密度每畝種80至100株;穴大小為長40厘米,寬30厘米,深30厘米。栽植時間,選擇在雨水至清明期間栽植。”說起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季寶龍說對自己很有幫助。
數據分析肥效種地更輕松,效益分析表讓科學種田有了依據。
今年4月份,在海南州共和縣的田間地頭,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農民們正測量耕地質量、按比例調配肥料等,一派忙碌景象。這一幕,是共和縣探索綠色、科學農業的實踐景象。
共和縣11個鄉鎮的地域環境各有差別,為詳細了解掌握耕地質量和變化情況,共和縣農牧和科技局專業人員作出有針對性的數據分析表。在沙珠玉鄉、龍羊峽鎮、塘格木鎮、江西溝鎮和恰卜恰鎮等鄉鎮安排了18個田間肥效試驗點,并且劃分出肥效梯度試驗、有機肥全替代試驗(蔬菜)、有機肥+有機葉面肥試驗項目,長期記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工作中,技術人員總結出不同施肥水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并通過監測土壤養分,分析其變化狀況和對耕地的影響。最后形成的數據分析表,總結出了化肥減量增效最佳施肥量,為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
從養殖到種植,科技的力量貫通生產的每一環。近年來,海南州圍繞環湖現代生態農牧業、沿黃生態現代生態循環農牧業、南部高寒生態畜牧業,突出創新驅動,實施農牧業科技支撐工程,形成了高原特色、海南特點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體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鄉村振興看青海丨海南州“天路飄香”香飄四方
“我們將從做大做強做響產品品牌、推動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強化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高原品牌宣傳推廣四個方面入手,讓‘天路飄香’品牌走得更遠。”石磊說。[詳細] -
鄉村振興看青海丨海南力量!“畜”勢勃發啟新程
眼下,按照青海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戰略部署,海南州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充分利用高寒地域特征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貢獻“海南力量”。[詳細] -
鄉村振興看青海丨海南州:特色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路
貴南縣青稞種植基地是海南州以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四大產業”聯盟為依托,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農牧產業體系的一個真實縮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