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監測體系架構已基本形成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穩步推進科研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系統實施各類科研監測項目。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監測體系架構已基本形成,科研設施設備日益完善,科研項目布局更加系統科學全面。
“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監測評估體系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通過天-空-地全方位監測,揭示生態系統結構演變規律,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監測水生態環境、陸地生態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等,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管理提供科技支撐。”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服務保障中心主任劉德銘說。
自試點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大數據中心不斷升級,設立各類監測點226個,植物監測樣地98個,動物監測樣線37條,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達到8000平方公里,建立生態定位站2處、生態氣象監測站10處,實現水土氣生全要素監測。大數據平臺及感知系統已具備前端感知系統數據接入、智能化巡護管控、時空數據一張圖、野生動物監測、網絡融合通信、語音視頻通話等功能,逐步實現物聯網多維感知、大數據智慧賦能、云平臺精細管理的閉環應用,為構建國家公園感知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與省生態環境廳、省氣象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中科院祁連站等單位合作,整合在國家公園范圍內涉及的各類監測站點,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享,不斷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監測一張網,分別與氣象局、生態環境廳、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中科院祁連站共建28個氣象、冰川、綜合環境觀測及冰川凍土監測站。
劉德銘表示,將繼續全力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科研高地”建設,聚焦祁連山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技術短板,強化科技創新團隊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機制,引導專業力量充分參與國家公園生態監測體系構建,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為推動設園工作提供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氣象科研助力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監測站點建設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日前派送工作人員趕赴祁連山國家公園,完成7個待建生態氣象站位置的確定工作,旨在為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氣象監測與評估提供幫助。[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巡回檢察室成立 為國家公園提供司法保障
日前,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人民檢察院駐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巡回檢察室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成立。[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三高”建設成效顯著
以建設“十好”國家公園為目標,深入推進“生態保護、生態科研、生態文化”三大高地建設,生態工作多點開花,向設園目標大力奮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