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被授予“中國牦牛之都”稱號
20日,首屆中國牦牛產業大會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幕,中國肉類協會為青海省玉樹州頒授“中國牦牛之都”稱號,玉樹州遞交申辦“世界牦牛之都”申請書。
牦牛是世界三大高寒動物之一,被譽為“高原之魂”“雪域之舟”,是青藏高原的精神圖騰。玉樹是青海牦牛的核心產區和世界野血牦牛的發源地,素有“中國牦牛看青海、青海牦牛看玉樹”的美名。
圖為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左)為玉樹州授予“中國牦牛之都”稱號。李雋 攝
據悉,全世界現有牦牛近1400萬頭,中國牦牛存量1300萬頭,是世界上牦牛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牦牛總數的90%以上;青海牦牛存量600萬頭,占世界牦牛總量的三分之一;玉樹現有牦牛160萬頭,是青海牦牛數量最多的地區,是全省最重要的優良品種繁育區。
“我知道中國的牦牛肉產業以及牛肉產業都在進步,生產和消費能力持續增加,當然所有的發展都是以保護玉樹的資源和環境為前提和重點的。”世界肉類組織主席、中國肉類協會高級顧問胡儒在視頻致辭中說。
圖為工作人員為客商介紹玉樹牦牛智慧牧場系統。李雋 攝
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大使廣德福介紹,近年來,牦牛產業作為青藏高原的特色優質產業,對于牧民增收、牧業增產、牧區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畜牧產業鏈是世界第三大重要的食物來源,從全球看畜產品貢獻了其中的34%的蛋白質和17%的卡路里。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到2050年全球對畜產品的需求量將增長50%,他們認為畜牧產業直接或間接減少了貧困饑餓和營養不良,促進了民眾增收和經濟增長,為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了自然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圖為與會專家現場發言。李雋 攝
“發展牦牛肉的地理標志或官方質量標簽可以保證肉制品的附加值,盡管限制了生產量,但也減少了過度放牧,同時牦牛肉供應鏈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支持。”法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法國畜牧學會主席JF Hocquette在視頻發言中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特色勞務品牌助青海省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77.23萬人次,就業形勢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詳細] -
奮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和草原“牛皮癬”杠上勁兒的老人
站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城郊的觀景臺上眺望,從巴顏喀拉山下發源的黃河,在群山中蜿蜒曲折,數十條水流時匯時散,交織出巨型辮狀水系,如絲帶鋪撒在廣袤的草原,然后清清凈凈奔流向東。 [詳細] -
“九寨溝后花園”中查:綠水青山賦能鄉村振興
與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景區一山之隔的中查溝,是四川省九寨溝縣漳扎鎮一個典型的高半山藏族村寨,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這條長約10公里、寬約3.5公里的“U形”山溝,如今已被打造成“九寨溝的后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