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定縣磨西鎮穩步推進復商復市 “流動菜市”開進災區
9月1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一家“流動菜市”的老板正沿路吆喝。這家“菜市”是一輛貼有“海螺溝流動菜市”標志的小型貨車,貨廂內有新鮮的白菜、土豆、四季豆等蔬菜,吸引不少居民排隊購買。
“9·5”瀘定地震發生后,磨西鎮、得妥鎮等地商貿經濟活動一度按下“暫停鍵”。為切實提升災區保供能力和質量,推動災區群眾生產自救,甘孜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組織災區商貿市場主體復商復市。
開燒烤店的李健康,聽到有“流動菜市”可購買蔬菜,立即趕了過來。地震發生后,李健康經營的小店一度停業。自從店面獲得“可以使用”的綠牌后,他就一直準備著重新恢復營業。
不止李健康,前來買菜的,大多是自家房屋貼上綠牌的群眾。“我家房子經鑒定可繼續使用,我們就從安置點搬回去了,家里早沒菜了,這個‘流動菜市’可幫了大忙。”一位當地居民說。
幫助選菜、上秤稱重、微信收款……當天下午,這個“流動菜市”的2000多斤蔬菜很快賣完。
抗震救災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越來越多的群眾回到家中,“流動菜市”能否滿足大家的需求?甘孜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副局長王華東介紹,引導商販經營“流動菜市”是災區市場恢復重啟的一種過渡方式,目前,“磨西鎮臨時農貿市場”正在逐步恢復運營。
“12日晚我們就開始籌備,13日完成市場選址和協調工作,14日通知商販可進駐,建筑主體的維修加固也在同步進行。”甘孜州海螺溝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勇敢向記者介紹。
不僅如此,有關部門還對符合復商復市條件的市場主體,逐戶上門開展思想動員工作,講清災后營業的注意事項,幫助他們解決疫情防控、貨源組織等困難。目前已動員原農貿市場內40多戶蔬菜、豬肉、雞魚、干雜、熟食等經銷商入駐。“商家會陸續到位,根據前期調查情況,預計臨時農貿市場全面運營后,每天可銷售2.5噸蔬菜、1000多斤豬肉。”楊勇敢說。
記者在磨西鎮看到,街邊的商超、酒店、飲食店等陸續恢復營業,街上有不少趕集的居民。災后磨西,正逐漸恢復煙火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瀘定地震安置點的一筐南瓜
根據統計,地震造成災區8萬余人飲水困難,目前已通過搶修管道設施恢復供水3萬余人,延伸管道新辟水源解決供水1萬余人,集中安置點安置解決3.6萬余人的飲水問題。[詳細] -
四川瀘定地震災區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受瀘定地震影響,瀘定縣磨西鎮、得妥鎮等地商貿經濟活動一度按下“暫停鍵”。最近幾天,隨著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推進,災區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