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之美丨四川若爾蓋濕地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境內,是以高寒泥炭沼澤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物種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于1998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08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九曲回轉的河流、星星點點的湖泊和沼澤點綴在遼闊的草原之上,四季景色壯美。近些年,當地政府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兼顧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采取護濕還水、禁牧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修復治理措施,保護區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俯瞰若爾蓋縣唐克鎮的黃河九曲第一灣(2022年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若爾蓋縣麥溪鄉嘎沙村,一位牧民牽著馬眺望黃河(2022年7月26日攝)。她所在的位置是黑河入黃河口,也是黃河出川口。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俯瞰黃河若爾蓋縣唐克鎮段一角(2022年8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這是2022年10月19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熱曲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這是2022年10月18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俯瞰若爾蓋縣唐克鎮的黃河九曲第一灣(2021年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這是2021年10月18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濕地。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一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的濕地活動(2022年10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俯瞰位于若爾蓋縣唐克鎮的黃河九曲第一灣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若爾蓋縣麥溪鄉黑河村,村民用高原柳編成沙障(2022年7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俯瞰黃河若爾蓋縣唐克鎮段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牛羊徜徉在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2022年7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若爾蓋花湖上空出現一道彩虹(2022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鮮花盛開時節,一對情侶在拍攝婚紗照(2022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這是2022年10月18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俯瞰黃河若爾蓋縣唐克鎮段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俯瞰黃河若爾蓋縣唐克鎮段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一群藏原羚在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徜徉(2020年10月24日攝)。新華社 王冀川 攝
俯瞰若爾蓋縣麥溪鄉濕地一角(2022年8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若爾蓋草原深處:一對父子守護高原古老馬種
萬瑪王青今年25歲,是一名賽馬騎手。他告訴記者,他參加賽馬比賽最喜歡騎的是河曲馬,“河曲馬不畏寒、力氣大,哪怕幾天幾夜不吃東西,也能夠堅持。”[詳細] -
若爾蓋濕地保護項目納入全國規劃 總投資近5億元
《規劃》提出將實施30個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其中包括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草原濕地水源涵養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詳細] -
若爾蓋:保護高原之腎 啟動“山水工程”
“整個方案都突出源頭性、系統性、根本性。”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這是若爾蓋山水工程與其他生態修復項目在理念上的根本區別。[詳細] -
瞰黃河上游濕地秋韻
作為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當地采取護濕還水,禁牧還草等生態修復治理措施,全力推動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境內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