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藏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五屆西藏智庫國際論壇16日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以紀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為背景,圍繞“和平與發展”主題,共設5個討論專題,邀請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美國、英國、日本、挪威、尼泊爾、保加利亞、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數十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70年來西藏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新的時代背景下喜馬拉雅區域民族、歷史、生態與社會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靈桂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人民團結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西藏建設成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環境良好、生活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西藏,西藏歷史上第一次徹底消滅了絕對貧困,同全國人民一起,西藏各族人民已經走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進入歷史發展的新坐標。他還指出,面對人類發展的共同挑戰及區域合作的共同期盼,需要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謀求應對之策,尋求解決之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表示,人類面對大規模國際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及公共災難時,各國之間加強合作、信息溝通、相互支持至關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可以給人類三點啟示:一是面對工業化之后形成大規模的各種風險和災難,各國需要提高控制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增強各國民眾應對災難的全面動員參與協作意識,強化更大范圍的有效合作體制機制;三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國際合作的互信。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譚·戈倫夫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對西藏研究的范圍逐漸擴大,但西藏的語言和宗教仍然是最吸引西方學者的研究領域。
據悉,西藏智庫國際論壇此前已成功舉辦四屆,分別以“共享與發展”“傳統與變遷”“‘一帶一路’與喜馬拉雅地區發展”及“風險與合作”為主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