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攝影師南木加喜歡關注社會中的普通人,在藏地,他為護士、雕塑匠人等持續拍了近10年,每年也都會為西藏七市地拍攝城市“肖像照”。他說,每隔幾年對比,變化都是巨大的。
近日,南木加的一幅攝影作品被正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舉辦的第十四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選為一類收藏作品展出。照片中,一位藏族大叔端著大碗青稞酒仰頭開懷大笑,喜悅之情從照片中滿溢,頗具感染力。
作品中的故事發生在西藏米林縣。當地扶貧干部入戶看望易地扶貧搬遷農牧民,并向藏族大叔敬上青稞酒時,南木加按下相機快門,記錄下了藏族大叔過上舒適新生活后的幸福、滿足、感恩瞬間。
據悉,西藏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等地,這些地區因海拔高、條件差、遠離腹心市場地區,易地搬遷成為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來,西藏官方加大以扶貧脫貧為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易地扶貧搬遷區(點),6萬余套安置房全部建成,26.6萬人自愿搬遷。截至2019年底,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問題,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數年來,南木加一直跟蹤記錄拍攝西藏易地扶貧搬遷,足跡遍布中國海拔最高的行政縣雙湖縣等多地。他說,當地高寒缺氧,基礎設施服務相對落后,很多當地人都期待更好的醫療、教育條件和更便捷的生活服務。在搬遷后,他也跟拍到跨地區的新搬遷點,記錄這些普通人在新家園的就業、生活和學習等。
照片不僅展現了搬遷農牧民的生活變化,也記錄了高原之巔,人類新遷徙背后的故事。這是南木加記錄易地扶貧搬遷前的深層構思。
扎頓是西藏自治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也是此次第十四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的策展人。他說,很多海內外攝影大師的藏地題材作品給予了西藏攝影師啟發思考。約2000年起,西藏題材紀實攝影思潮萌芽,高原攝影群體逐漸有了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攝影師走進草原、鄉村記錄新時代的發展變遷,作品也從關注攝影畫面向注重信息表達轉變。
在他看來,很多西藏紀實攝影師的內心都懷揣著記錄時代的使命感、責任感。
扎頓從1985年接觸攝影,一直關注記錄西藏傳統文化。他說:“上世紀90年代,藏戲演員農閑時會到各個村里表演,我喜歡跟著去拍,直到現在還在記錄藏戲。”
他常會思考社會對個體的影響,個體與社會的關系,這也成為他創作的切口。如關注脫貧手藝人,記錄他們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職業再選擇的糾結、傳統手藝的回歸等。
扎頓表示,從此次影展中,他看到了西藏本地優秀攝影師朝氣蓬勃的狀態以及紀實類佳作。西藏是攝影創作的沃土,對本地攝影師而言更是富礦。他希望,西藏本地攝影師能夠借助環境優勢、語言優勢更好地記錄,向世界展示更鮮活的西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