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風雨兼程,70年鑄就輝煌。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山南市經歷了從貧窮落后到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偉大變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山南市的發展史有力地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西藏,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西藏走向繁榮發展。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正是在山南市各級黨組織反分裂斗爭橋頭堡、民族團結工作隊、群眾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帶動下,山南市才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
黨的組織不斷健全建強
霹靂一聲響,劃破萬道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給山南人民帶來了光明,讓山南人民看到了希望。1959年西藏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克松村黨支部成立,標志著廣大農牧民群眾有了主心骨,有了前進的領路人。
如今,克松村發展為克松社區,居民年人均收入從幾乎為零,發展到了2020年的2.5萬元。黨支部發展為下轄12個黨支部的黨委;黨員人數從最初的5名發展到了168名。
從貧窮,到富裕。克松社區群眾忘不了,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他們實行了民主改革,分得了土地;又帶領他們搞土地流轉,解放勞動力,增加收入。如今,克松社區445名勞動力中,七成外出務工。2020年,該社區群眾洛桑旺久家的6畝土地,獲土地流轉金9000元,加上他跑出租車的收入,全年收入10萬余元。
克松社區的發展,是山南市廣大村(社區)發展的代表和縮影。自克松村黨支部成立以來,山南市黨的基層組織從無到有,并且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如今,山南市建立了2580個基層黨組織,遍及各村(社區)、各行各業。廣大基層黨組織,堅持“三個牢固樹立”,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動黨的建設目標任務落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覆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創建評選“八星黨支部”,創新打造沿江、中部、邊境3個黨建長廊,推進軍警地黨組織“五共五固”共建工作,從嚴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嚴查“四風”問題,嚴查侵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等行為,不斷提升了黨建工作水平和質量,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危難時刻,有一種力量,叫作“我是共產黨員”。2020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山南市廣大共產黨員聽黨指揮,沖鋒在前,奮戰一線,書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凝聚了一股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山南市始終堅持把發展黨員工作作為黨的建設之源頭性、基礎性的工程,及時把優秀人才吸納到黨員隊伍中來,黨的隊伍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不斷發展壯大的現狀。據統計,山南市黨員已從1956年的135名發展到目前的53263名。
這些共產黨員遍及山南市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他們以傲人的成績發揮了榜樣的作用;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
隆子縣隆子鎮扎果村農民企業家巴珠,不僅用自己的成功實踐,樹立了勤勞致富的典范,還以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心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積極回饋社會,關心關愛困難人員,資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共產黨員就應該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未來,我會把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面對榮譽,巴珠如是說。
措美縣哲古鎮卓德村老黨員頓久與新中國同齡,從1971年開始,他堅持把自己縫制的國旗高高插在自家屋頂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群眾家家插國旗、掛國旗,一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黨教育了我、培養了我,讓我過上了幸福生活。只要我還能做,我會堅持縫制國旗,帶領群眾把愛黨、愛國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說起未來,頓珠一臉憧憬地說。
黨員先鋒作用全面彰顯
總有一種精神,給予我們力量;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山南市優秀共產黨員創造了“玉麥精神”“列麥精神”“沙棘精神”等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山南人民奮發圖強,建設家鄉。
今年6月29日,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七一勛章”那一刻,卓嘎滿是激動和喜悅。令她難忘的是,父親桑杰曲巴帶領她們姐妹二人放牧守邊的日子;讓她喜悅的是,過去偏僻的“三人鄉”,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建成了小康鄉。此外,黨和人民給予她至高無上的榮譽,更加激勵她繼續發揮榜樣的作用,繼續發光發熱。
據了解,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大學畢業后,考取了玉麥鄉公務員,并在當地娶妻生子,扎下了根。卓嘎的女兒巴桑卓嘎大學畢業后,成為玉麥村的鄉村振興專干,正帶領鄉親們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闊步前進。
如今,像卓嘎、央宗姐妹一樣扎根邊陲,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已經成為山南人民的自覺行動。
一個黨組織一座戰斗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給玉麥鄉群眾回信以來,山南市實施的邊境黨建長廊建設,構筑了“人人是哨兵、生產是執勤、放牧是巡邏、村村是堡壘、處處有防范”的銅墻鐵壁,為推動邊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為實現鄉村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磅礴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