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來成都看病就醫的“兜底”醫院,西藏成辦醫院50年來以“仁愛”與“醫療”為載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用心用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醫院曾連續兩年榮獲“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榮譽,這是對西藏成辦醫院50年來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最大的肯定。
今天,讓我們走進西藏成辦醫院,一起感受每天在醫院上演的“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感人故事。
“爺爺,您現在有沒有哪兒不舒服?今天過生日您想吃什么呀?”這是今年年初發生在西藏成辦醫院綜合病房里的一幕。
晚餐后,護士們為爺爺戴上了生日帽,唱起了生日歌,爺爺也開心地一起拍手,一起唱歌。
不管患者來自哪里,是什么民族,西藏成辦醫院醫護人員都會用真心去傾聽、以熱心去幫助患者。
來自內江市資中縣的王阿姨,兩年前突然感到頸椎不適,后來日趨嚴重,導致肩頸疼痛,左肢麻木。幾經周折,王阿姨終于在西藏成辦醫院做了手術,康復出院。
今年41歲的卓嘎,曾經長期出現雙腿水腫、心累、胸悶等情況。2019年4月,她從昌都趕到西藏成辦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做了各項檢查后診斷為高原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心臟衰竭,并及時安排入院,經過精心治療,卓嘎的癥狀迅速好轉。
多年來,西藏成辦醫院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將民族團結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宣傳欄等平臺進行宣傳,促進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夯實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民族團結的思想根基,使民族團結工作不僅落實在醫院內部,更是體現在對患者的醫療服務工作之中。
2021年9月,一面寫著“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樹信譽”的錦旗被送到西藏成辦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手中,以表患者楊先生對急診科全體醫務人員救治的感激之情。這面錦旗也僅僅是西藏成辦醫院收到的上千面錦旗中的一面。
一份感激之情,是對醫護人員付出的最大肯定。多年來,西藏成辦醫院始終著眼于為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保障,切實將民族團結融入醫療服務各領域、各環節。
2020年春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嚴峻時期,家住成都的李婆婆不慎摔倒,導致右髖部連續疼痛了好多天,在區內的兒女們心急如焚,奈何因為疫情不能趕回成都,大兒子給媽媽打電話說:“咱們還是去成辦醫院看看吧,那是咱們西藏自己的醫院,說不定他們能有辦法呢!”于是,李婆婆來到了西藏成辦醫院。
西藏成辦醫院急診醫護團隊首先按照國家相關疫情防控要求為李婆婆做了篩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為李婆婆進行了查體:右側股骨頸骨折。
疫情期間進行手術,對醫務人員來說風險極大,因為患者可能處于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若防控篩查及防護措施有一絲不到位,醫護人員都將面臨被感染的風險。
但骨科關節組黃奇副主任卻說:“患者需要治療,我們就應該為她解決問題,這是我們的職責。”寥寥數語,體現的是醫者使命。
面對婆婆的擔心害怕和家屬的緊張牽掛,骨科關節組甘彥峰副主任說:“老人家您放心,您的兒女們回不來,我們來幫他們盡孝。”字字暖心,源自于醫者的初心。
讓西藏基層干部職工、農牧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衛生服務,這是西藏成辦醫院對西藏人民的諾言。
2016年至今,西藏成辦醫院先后組織三批巡回醫療隊前往昌都、林芝等市開展義診工作,義診患者近4000名,免費發放近10萬元的藥品,進一步密切了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交往。從2017年至2021年,西藏成辦醫院先后派出10批對口幫扶醫療隊共51人次,到那曲市安多縣人民醫院進行深入幫扶指導,讓“病有所醫”溫暖羌塘群眾。
為保障生活在區外的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享受到藏醫治療,充分發揮藏醫藥特色優勢,西藏成辦醫院與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簽訂了《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組團式”支持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醫院建立藏醫科協議書》,共同傳播藏醫藥文化,發展藏醫藥事業,樹立藏醫藥品牌,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傳統的藏醫藥服務。
寒暑往來,匆匆50載,西藏成辦醫院加強民族團結,真情服務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