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立足本職崗位,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在為民服務上力行,圍繞西藏“三農”工作,堅持“干”字當頭、“實”字托底,用心用情辦實事,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西藏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舉措,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我們邀請農業專家給大家上課,機會難得。請各位認真學習,并積極提問。”2021年4月,為回應種植戶的迫切需求,山南市舉辦蔬菜種植技術講座,邀請西藏自治區種植專家為種植戶貢獻“金點子”,受到大棚種植戶的廣泛贊譽。
2021年3月,為緩解基層農牧科技人員緊缺的狀況,切實解決群眾難題,在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安排下,區農業農村廳聯合水利廳、林草局、農牧科學院、西藏農牧學院及各市地農牧科技力量,選派出1926名科技人員深入農牧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大力宣講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科技服務覆蓋全區7市地74個縣區685個鄉鎮。截至2021年10月底,累計舉辦各類培訓160多場次,參訓人數1萬多人,“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2萬多人次。
在此過程中,技術服務組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切實把配套集成、簡單易學的種植、養植技術和標準化生產技術傳授給廣大農牧民群眾,有效提高了西藏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能力、科技應用能力和示范帶動能力,全力補齊農牧科技發展短板。
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
農業豐產,農民增收。農民的笑臉和贊賞就是最大的成就。2021年,西藏以試點開展農業生產托管項目為切入點,大力增加飼草供給,在推進農牧業適度規模發展上辦實事。
2021年,西藏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建設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5市21個縣區實施農業托管服務試點,試點總面積20萬畝。項目結合縣區實際,因地制宜圍繞青稞、小麥等糧食作物生產,以環節托管、全程托管為主要服務模式,在整村、整鄉及更大區域集中連片推進農業托管服務試點。截至2021年10月底,項目完成任務面積19.28萬畝,服務種植戶17137戶。通過把眾多中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有效解放農村勞動力,推動在家務農的青壯年外出務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草業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2021年,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織拉薩、山南、林芝、昌都4市農業農村部門,廣泛發動群眾,精心謀劃、周密組織,深入農牧區一線,加強飼草復種政策、技術、效益等方面的宣傳引導,為順利有序推進飼草復種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為進一步提高農牧民群眾開展飼草復種的積極性,區農業農村廳會同區財政廳出臺飼草復種補貼政策,落實復種種子補貼資金1700萬元。2021年飼草復種在拉薩、山南、林芝、昌都4市實施,計劃復種20萬畝,比2020年增加5萬畝。截至2021年10月底,20萬畝飼草復種任務全部完成,有效增加了飼草供給,較好地滿足了牛羊日常飼養、冬季春季抗災、接羔育幼等飼草需要,為促進農牧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為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區農業農村廳先后開展農資質量和“瘦肉精”問題排查、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以“四不兩直”方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和監管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西藏自治區級定量檢測農產品3991批次,樣品抽取范圍覆蓋7市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7.5%以上,用實際行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2021年,區農業農村廳采取摸清底子、認真篩選符合條件的追溯點等措施,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目前,已完成西藏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優化和對30家生產經營主體的產品追溯。
截至2021年10月底,借助信息平臺上傳數據近萬條,打印追溯貼碼及標簽、合格證近7000張。“該平臺操作性強,非常便于企業追溯及政府監管工作的開展,為實現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全面對接打下了基礎。”區農業農村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隨著信息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消費者對追溯貼碼的農產品的信任度明顯增強,嘎瑪藏雞蛋、奇圣牦牛肉、高原之寶牦牛奶、察隅獼猴桃等產品的銷售量明顯增加。
讓美麗鄉村更宜居
農村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農牧民的生活質量。
2021年,區農業農村廳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切入點,在“三清一改”的基礎上,增加了“清理飼草料堆放和改變人畜混居”內容,形成具有西藏特點的“四清兩改”村莊清潔行動,各市地、縣區、鄉鎮、村(居)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層層安排落實,全力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上辦實事。
在具體工作中,采取與駐村工作相結合、與群團組織相結合、與行業管理相結合、與宣傳引導相結合、與群眾主體相結合、與生態崗位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全區所有村莊全覆蓋。
2021年,區農業農村廳各級部門先后開展了以“春節·藏歷新年戰役”“共建清潔家園·喜迎建黨百年”為主題的村莊清潔專項行動3次,每月對各地村莊清潔行動推進情況進行通報。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區累計發動農牧民群眾達87.91萬人次,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69萬噸、白色垃圾1.04萬噸、村內水塘0.99萬口、村內溝渠1.86萬公里、畜禽糞污廢棄物1.05萬噸、秸稈亂堆亂放0.74萬處;積極推進全區120個村莊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全區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無樹戶”全部消除。約40%的村莊基本實現人畜分離,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32797座,農牧民居住的衛生環境持續改善,農牧區更加宜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