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藏自治區300多萬各族群眾同全國人民一起共擔風雨、共克時艱,外防輸入、內控擴散,打響了一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崗位就是戰場。在疫情防控的緊要時期,全區各市地把防控力量向農村牧區、城鄉社區下沉,將防疫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在基層一線筑起一道道銅墻鐵壁,成為阻擊疫情堅不可摧的“第一道關”。
“阿佳,東西給你放門口了。特殊時期少出門,家里缺啥直接在微信上說,我們替你跑腿。”藏歷新年期間,那曲市安多縣的防疫工作人員每天挨家挨戶為需要居家隔離進行健康監測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及時將群眾需求整理匯總,再統一購買、逐一配送。由他們組成的戰“疫”小組,還承擔起了24小時輪流值守、告知村民新冠肺炎預防知識、第一時間上報全社區疫情防控情況等任務。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這樣的基層堡壘和防控場景,在西藏廣大農村牧區隨處可見。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牧區疫情防控工作,將農村牧區疫情防控工作與城區防控同步研究、同步部署、一體推進。
全區各地農村牧區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狠抓貫徹落實,迅速形成嚴格防控態勢,內抓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外抓外來人員排查管控。各地采取大數據統計與傳統人工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來自外省區的進藏人員進行全面排查,有針對性地加強管控。各市地、縣、鄉、村都成立了社會管控工作組,形成群防群治機制。各地派出所民警、網格員織嚴織密疫情防控網絡,做到應查盡查、不留死角。
各地農村牧區還利用微信群、群發短信等多種方式,對疫情防控進行廣泛宣傳和動員。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雙聯戶戶長等,帶頭落實各項排查管控措施,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人人防疫”的良好局面。日喀則市薩嘎縣昌果鄉日拉村駐村工作隊,通過集中宣講、入戶走訪宣傳、張貼標語、微信群發布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并解讀有關政策措施,大力提升村民防范意識,消除村民恐懼心理。林芝市米林縣里龍村村干部定期到群眾家中檢查衛生,定期給群眾居住環境消毒,發放口罩,對返村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檢查每日居家隔離情況等,教育引導群眾勤洗手、常通風、少聚會、戴口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不少地方還建立起電子信息登記系統,出入的農牧民只需掃描二維碼、測量體溫,即可通行,實現了“避免接觸、自主錄入、快速登記、便捷通行”……
西藏各市地在實際工作中因地制宜,摸索符合當地特點的疫情防控方法,打出各類組合拳。
“格啦您好,我是吉崩崗街道工作人員,請問您家近期有外來人員嗎?如果有請及時向社區報備,感謝您配合社區的工作……”
4月14日,在接到排查林芝到拉薩的次密接人員通知后,吉崩崗街道辦旦增卓瑪、久米等工作人員立即進入戰時狀態,通過藏易通等大平臺數據排查了近5000名群眾,在酒店找出次密接人員及時上報,結束工作任務時已是凌晨3點多了。
“比起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我們的工作實在太平凡,我們能做的就是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線。”吉崩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旦增卓嘎說。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最前沿,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主戰場,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才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全區各地高度重視社區防控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把防控力量下沉到社區,切實發揮社區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作用,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西藏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堅守在各小區疫情防控服務點,24小時守人、守夜、守城,撐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護傘”。通過發放宣傳單和廣播等形式,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對小區居民逐戶排查登記,高度關注疑似癥狀人員,并按規范要求及時上報、就醫、隔離;做好居民生活保障和情緒安撫,引導廣大居民從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同胞的角度,自覺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形成“人人都是戰士”的良好局面,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西藏各級醫療機構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其中,非公醫療機構已先后組織骨干醫護人員400余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社區防控,要以網格化為基礎,守住門,突出嚴。”拉薩市策墨林居委會防疫專干央宗說。疫情期間,該社區利用家庭醫生簽約平臺走進每家每戶,向廣大群眾宣傳防疫政策、普及防疫知識,動員60歲以上老人積極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等,得到了小區居民的積極響應。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以社區、鄉村為單位,從農村牧區到城鄉社區,從黨員、干部到各族群眾,雪域高原匯聚起磅礴的力量,為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筑起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重要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