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藏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發生以來,為守護好一方凈土,西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級陣地積極響應號召,活躍在基層一線的廣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積極擔當、沖鋒在前,有序有力參與到疫情防控衛生宣傳、卡點值守、排查登記、秩序維護、物資配送、困難幫扶等工作中,用責任和擔當織起戰勝疫情的“防護網”。
迎難而上 甘當疫情防控“宣傳員”
“要正確佩戴口罩,不要外出,不搞聚會聚餐……”昌都市芒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志愿者們,身穿紅馬甲、手拿小喇叭宣傳防控疫情知識,引導群眾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林芝市巴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開展排查工作。圖片由巴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使命。自疫情發生后,西藏各市(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人員,化身防疫宣傳員,下沉一線,讓群眾熟記并提高個人自我防護意識。
那曲市安多縣帕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對商鋪進行消殺。圖片由那曲市文明辦提供
在全民戰“疫”的緊要時刻,林芝市察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利用宣傳欄、電子屏、橫幅、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多形式,科學有效地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全縣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在我們縣的大街小巷、鄉(鎮)村(居),都能聽到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喇叭聲和廣播聲。每天參與志愿者人數達700余人,到目前已開展防疫知識宣傳逾380場次,受眾達2.7萬余人次。”察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彭濤介紹。
林芝市察隅縣布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開展消殺工作。圖片由察隅縣提供
連日來,林芝市米林縣各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摸索、創新、改進疫情防控工作機制,發揮駐村工作隊力量,吸納各類人員參與文明志愿服務。其中,羌納鄉朗多村工作隊,臥龍鎮臥龍下卻村工作隊,扎西繞登鄉甲瑪村工作隊、彩門村工作隊動員村內大學生、雙聯戶戶長、農牧民黨員等組成志愿服務隊,走村入戶宣講疫情防控政策,引導群眾理性應對疫情,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聚集、不聚餐,不組織、不參加群體性活動,共同助力疫情防控。
山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們張貼宣傳單。圖片由貢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林芝市工布江達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們將常見疫情防控相關知識翻譯成藏文,并用本地方言錄制《全員核酸檢測溫馨提示》和《疫情防控違法違規行為和法律后果》,在全縣各鄉鎮、村居每天循環播放,并利用各類線上渠道廣泛傳播。“在全員核酸檢測點、高速路口值班卡點循環播放,提醒大家配合檢測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布江達鎮黨委副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副所長索朗次仁介紹,“我們把駐村(社區)工作隊、村(社區)干部、基層宣講員、返鄉大學生等吸納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當中,以入戶走訪、視頻連線、群組聊天、村村通廣播播放等形式,開展防疫知識宣傳100余次,發放口罩3000余個、宣傳資料2000余份。同時,我們還邀請醫務人員開展防疫知識專題培訓,集中提升一線工作人員的防疫能力,為科學冷靜處置疫情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曲市巴青縣拉布阿唐村組織高中生和大學生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活動,并分組和村醫一道入戶消毒,宣傳新冠病毒防護方法,受眾共計5200余人次。“在志愿者們的引導下,大家很自覺間隔排隊。”該村村民達松說。
洛隆縣孜托鎮德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為社區居家隔離人員配送物資。圖片由昌都市文明辦提供
抗疫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責任人。自疫情發生以來,西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工作人員、志愿者勇于擔當,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小傳單、大喇叭等,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助群眾掌握防疫知識、自覺遵守防疫要求、持續做好自我防護,形成了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的疫情防控格局。
熱情周到 當好文明社會“引導員”
疫情發生以來,西藏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充分發揮陣地優勢,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吸納充實紅色志愿服務力量,多點發力搭建疫情防控“快車道”,為群眾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大家做核酸時都在使用‘藏易通’掃碼登記,但我們發現一些老人沒有智能機或者不會使用,志愿者們便幫忙手動輸入信息。”文明實踐志愿者盧鑫告訴記者。對此,林芝市工布江達鎮安排了兩組大學生志愿者,專門為老人代辦、為嬰幼兒申請人工審核后注冊“藏易通”。
林芝市志愿者為兒童錄入“藏易通”系統。圖片由波密縣扎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提供
針對“藏易通”容易卡頓等問題,工布江達鎮拉果旁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們加班加點,為每一位群眾制作了新“名片”。“阿達(藏語:對年長男性的尊稱),這是您的藏易通截圖證,做核酸的時候記得帶去哦。”核酸檢測現場,大家按編號排隊,使用新“名片”快速掃碼登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8月15日,該村233名群眾在10分鐘內就完成了第3輪全員核酸檢測。
“能為大家做點事情,我感到非常自豪。團結的力量是無窮大的,我們一定能很快戰勝疫情。”拉果旁村大學生志愿者羅桑拉姆說。
8月12日,日喀則市吉隆縣色瓊村啟動第四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該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提前在村微信群里通知,隨后上門服務。村民曲珍說:“謝謝工作人員,我們一定待在家里,不添亂。”
山南市桑日縣增期鄉支巴村有500多名村民,要保證全員核酸檢測順利進行,需要有足夠的人手。得知村里缺工作人員后,該村17名暑期返鄉大學生主動申請,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站志愿者行列,組成“返鄉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一點都不累,只要能早日擊退疫情,我們能多做點就多做點。”一名志愿者笑著說。
山南市志愿者連夜開展排查工作。圖片由措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一個卡點就是一個陣地。路口、村口、檢查站……都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疫情發生后,西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們24小時堅守崗位,進行疫情排查、巡查勸導、清潔消毒等各項工作,努力為轄區群眾當好基層防疫“守門人”。“我們在各卡點安排了黨員干部、志愿者,通過排查登記,做到來往人數、情況清楚明了,可有效阻斷病毒輸入。”山南市桑日縣增期鄉支巴村黨支部副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副站長洛桑仁慶說。
為了在“應檢盡檢”中不漏一人,林芝市朗縣拉多鄉結合實際,推出核酸檢測卡,農牧民群眾一人一卡,上面詳細登記了個人基本信息和核酸檢測情況。“有很多群眾長期居住在牧場,手機信號較差,在那里查驗卡片就方便得多。每完成一輪全員核酸檢測,我們還要挨家挨戶排查有沒有漏檢的村民,這是很重要的憑證。”拉多鄉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汪磊說。
“您好,我想要兩斤土豆、一棵大白菜……可以配送嗎?”拉薩市實施靜默管理以來,八廓街道魯固社區建立服務微信群,采取“居民訂單、社區接單”模式上門送服務,居民群眾將每天需要代辦(代購)事宜在群里反映,由8名社區工作者、志愿者負責采購及配送,確保居民群眾心態良好,安心居家。
拉薩市八廓街道魯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為居民接單。圖片由魯固社區提供
拉薩市八廓街道魯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居民派單。圖片由魯固社區提供
正如林芝市波密縣古鄉雪瓦卡村村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長才杰羅布所說:村民們看到穿藍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和紅馬甲的志愿者們來了,就安心了。
點滴微光 做好群眾生活“服務員”
點滴微光,可成星海。今年66歲的次旦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賈熱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疫情發生后,身體欠佳的他聞令而動,發揮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勇敢“逆行”。在他的帶領下,社區順利完成了4輪全員核酸檢測。醫生囑咐他要多休息,他卻笑著說:“沒事兒,我是黨員。”
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為群眾進行核酸采樣。圖片由阿里地區改則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看到很多防疫工作者熬夜、吃泡面,他們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很多。我們不能到一線去,所以想捐點錢,讓他們多買些物資。”8月13日,林芝市米林縣瓊林村的48名黨員群眾,自愿累計捐獻資金12750元,給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送上了暖暖民意。
同心防疫,守望相助。“我們公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希望能為這次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山南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宗那建筑公司向山南市捐贈300萬元用于疫情防控。自8月7號以來,該公司還為隆子縣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免費提供了1747份盒飯。
在林芝市墨脫縣疫情防控工作中,有兩名年近花甲的老黨員讓人動容。“我們是疾控中心退休醫務人員,趁現在技術還沒荒廢,至少能為別的醫護人員爭取一些休息時間……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8月11日,旺前卓瑪和格桑曲珍兩位離退休干部向當地老干部局遞交了這樣一份申請書。
很快她們的申請有了回應,兩位老黨員變身“大白”,走上了核酸檢測崗位。從上午9點開始,上門為隔離人員進行核酸采樣。一直到夜里11點才回家,卸下“大白”防護服時渾身已濕透。“能參與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是我的義務。”旺前卓瑪說。
兩位退休老干部化身“大白”。圖片由林芝市墨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在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交通不便、信號不好的地方,志愿者們就把核酸檢測點搬到田間地頭。
林芝市朗縣防疫人員到牧區進行核酸采樣工作。圖片由林芝市文明辦提供
距離林芝市朗縣金東鄉政府所在地100多公里的山溝里,有兩處施工區,上百名務工人員在這里作業。但這里通信網絡時有時無,沿途交通狀況不佳。對此,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東鄉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喬頓珠表示:“醫務人員和志愿者上門服務,為廣大農民工進行核酸檢測。”
8月13日下午,2個多小時車程后,金東鄉衛生院醫務人員抵達目的地,立即投入到核酸采樣工作中。“最近在下雨,山路難走,車子開不快還容易打滑。但我們還是要堅持到現場,完成核酸采樣工作,讓組織放心,讓工人們安心。”金東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衛生院醫務人員說。送檢上門打通了服務務工人員“最后一公里”,贏得了務工人員的一致好評。
面對突發疫情,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迅速組織志愿者為滯留人員送餐,并提供心理疏導。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建川介紹:“目前,滯留人員有80余人。8月8日以來,我們的志愿者共為滯留人員送餐2000余份,提供心理咨詢3次,希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志愿者為滯留人員送餐。圖片由聶拉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
7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9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549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者人數占所在地常住人口的18%以上、總人數超過65萬人……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西藏新時代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和志愿者們,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秉承著“疫情需要、黨有號召、我有行動”的精神,以實際行動體現責任和擔當,主動參與到村莊、社區、旅游景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文明引導工作,他們化身疫情防控的“宣傳員”、文明社會的“引導員”、群眾生活的“服務員”,他們堅守陣地,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