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五年多不能直立走路了,需要兩個人的攙扶才能緩緩站立,每天靠‘消炎止疼片’維持。現在,我終于能正常走路了,真的很感謝閆院長他們。”在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老院區,來自洛隆縣孜托鎮然昌村村民久阿羅布感激涕零。
久阿羅布所說的“閆院長”,是來昌都開展義診活動的河南省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院長閆三毛。
在昌都市衛健委和福建省第九批、十批援藏工作隊醫療組積極協調下,日前,河南省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組成專家醫療隊,赴昌都開展大骨節病義診活動。
一場遠赴千里的“義診”背后
這場義診,還要從今年五月說起。
“五一”期間,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院長閆三毛在北京行醫期間,一位經他治愈的患者向他推薦了一段視頻,內容是時任昌都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徐正平在接受采訪時的一段介紹。
通過視頻,閆三毛院長得知,素有“藏東明珠”美譽的昌都有一群骨關節患者,其中大骨節病、地氟病、類風濕關節炎較為突出,直接影響到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已有五十多年行醫經驗的閆三毛,曾經救治過二十多例大骨節病患者。看完這段視頻后,他立即給助理劉衛兵打電話,讓其上網查閱昌都市大骨節病、骨關節病的現狀及診療情況。
在了解到昌都市有許多患有大骨節病、骨關節病的藏族同胞急需救治后,閆三毛院長讓劉衛兵與昌都市衛健委聯系,并準備親自帶領團隊赴昌都開展大骨節病、骨關節病義診活動。
7月13日,受昌都市政府、昌都市衛健委邀請,漯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劉耀軍帶領閆三毛院長等11 名專家醫療團隊,攜帶中醫藥物“骨應膏”一萬余貼,遠赴昌都開展大骨節病及骨關節病的義診活動。
兩千多人又“站了起來”
考慮到洛隆縣是昌都市大骨節病者最大病區縣,昌都市衛健委將第一期義診點定在洛隆縣人民醫院。抵達昌都第二天,漯河股骨頭專科醫院丁學文副院長帶領3名骨科醫生來為洛隆縣大骨節病患者開展義診活動。
截至8月底,義診共接診患者2176人,接診患者中最小年齡3歲半,最大年齡89歲,有效治愈率達90%以上。
醫療隊熱情的服務、精湛的醫術和“骨應膏”的療效,受到了藏族同胞和當地政府的高度贊揚和敬佩,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也被洛隆縣政府授予“民族一家親”“援藏模范單位”。
“作為一名老中醫,此次來到西藏,我看到了很多生活難以自理的骨關節病患者,我想通過我的醫術,減輕減緩他們的病痛,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閆三毛院長說。
從10月18日開始,義診團隊在昌都市卡若區茶馬廣場、卡若區人民醫院老院區繼續開始第二期“喜迎二十大,義診雪域情”的義診活動。僅前三天,前來預約登記的人數就達到了2400多人。截至10月30日,義診團已為8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在義診中,醫患雙方雖然語言不通,但每一位患者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扎西德勒’這句簡單的藏語,一時成為雙方最有效、最頻繁的交流語言。”劉衛兵說,“這次義診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將讓義診在昌都常態化,讓廣大患者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得到治療,能像普通人一樣‘正常走路’,讓中醫藥文化在雪域高原永開健康之花、幸福之花、團結之花。”
讓更多患者有了更多的醫治選擇
作為大骨節病救治救助牽頭單位,一直以來,昌都市衛健委積極統籌市、縣兩級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不斷完善救治康復體系,全力攻堅大骨節病的救治工作。同樣,救治大骨節病患者也是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的重點工作之一。
這幾年,福建省援藏工作隊一茬接著一茬干,他們不斷加深加強與北京等方面專家、機構聯系,讓優質的醫療資源進入西藏,為廣大骨痛、骨傷患者提供西醫治療。
為了讓大骨節病患者有更多的醫治選擇,7月15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醫療組進藏后,接過“接力棒”,在運用現代醫療技術對符合條件對象進行關節置換的同時,與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繼續積極對接,通過中醫藥的治療方式對大骨節病患者進行救治。
對專家醫療隊的義診活動,昌都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醫療組組長繆長安給予高度贊賞。繆長安表示,“義診活動將推動大骨節病在中醫藥方面的醫治,為控制和消除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危害、推動藏族同胞健康發揮積極的作用。專家們克服艱苦的自然條件,不計功利的濟世胸懷和行醫實踐,給昌都藏族同胞送去了無私的關愛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彰顯了醫者仁心的偉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