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藏裝店內,售貨員在整理童裝。記者 董國峰 攝
某藏裝店內,顧客在挑選服裝。記者 董國峰 攝
米瑪在設計產品。記者 洛桑旦增 攝
米瑪身著自己設計的服裝。(米瑪供圖)
走進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室,二年級學生南康卓瑪正在教室里認真裁剪衣物。絳紅色的棉麻襯衫,配以藍灰色綢緞點綴,既有傳統服飾的莊重典雅,又不乏現代服飾的簡約時尚。
西藏傳統服飾具有款式繁多、色彩艷麗、材質獨特、形態多樣、穿戴考究等特點,是各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審美理想的體現,凝結著西藏人民的智慧。在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相互作用下,西藏傳統服飾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西藏各個地區,甚至縣與縣之間的服飾都具有鮮明的區域性特征,這些獨具特色的服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西藏服飾文化。
“這是門巴族的服飾,布料花紋比較繁復,是當地百姓純手工編織出來的。”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陳列室,展示有西藏各個地方的傳統服飾,任課教師桑珠拉姆向記者一一講解了每種服飾的獨特之處。
陳列中的門巴族服飾,分為上下兩件,上半身顏色略微暗沉,簡單的豎型條紋凸顯干練大氣,下半身則是較為復雜的橫形條紋和鮮明的幾何圖案,方寸之間盡顯民族服飾的典雅精細之美。
這只是西藏眾多傳統服飾中的一種。通過桑珠拉姆的講解,記者還了解到,拉薩女性服飾多選用高雅的色調、簡約的配飾;那曲男女服裝則以羊皮毛袍子為主,能夠滿足防風防水又保暖的高海拔日常生活需求;阿里服飾中,普蘭婦女的“孔雀服”最具特色;林芝地區的工布服飾多為無袖套服,一般用野山羊皮、熊皮或者黑氆氌制成,適合林中伐木、拾柴火等勞作需求,方便且耐穿。
西藏傳統服飾各有特色,但肥腰、長袖、大襟是其典型結構特征,也是藏族人民智慧的體現。“西藏早晚溫差大,寬松的藏袍可以隨時脫下袖子散熱,勞動時,可將長袖圍在腰間,等到夜間溫度降低,寬大的藏袍可以用來當作毯子保暖。”桑珠拉姆告訴記者。
“這款女性服飾分為上下兩件,袖子是時下流行的泡泡短袖,下半身則是褲裝,這樣設計,不僅穿脫方便,也具有時尚感。”在拉薩老城區的一家藏裝店里,店主曲珍正向顧客介紹近幾年流行的藏裝款式。環顧店鋪四周,各類布料華麗精美,各種款式的藏裝新穎時尚。
“比起傳統藏裝,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于款式新穎、穿脫方便的服飾。”曲珍介紹,近年來,人們在穿著方面越來越講究、對衣著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端。為了緊跟時代潮流,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商家在服飾的剪裁和樣式上,會更注重輕便舒適,在風格上,會鎖定更加符合現代人審美要求的設計。
“改變的不僅是樣式,在用料和色彩搭配上,也呈現出鮮明的變化。”桑珠拉姆說,傳統服飾多以氆氌為材料,布料厚實保暖但欠親膚性,而現在綢緞、純棉等材質被更多采用,這讓市面上的藏裝更加靚麗、多彩。
前來選購藏裝的卓嘎感慨道:“如今,各種不同花紋和款式的藏裝,讓人眼花繚亂,可以滿足愛美人士的各種需求。”
山南市措美縣扎雜村的扎扎服飾(此為音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種服飾工藝繁復,從紡織到染色,再到縫制,一套服飾的制作需要近兩個月的時間。”扎扎服飾傳承人阿旺旦達介紹,這種服飾最大的特點是針腳走在外面,貼邊外露,看起來就像是把藏袍反著穿。
然而,因制作工藝繁瑣、價格昂貴,加之穿脫不方便等因素,穿著扎扎服飾的人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傳承扎扎服飾,阿旺旦達積極參加自治區組織開展的非遺制作、展示活動,向大眾推廣扎扎服飾。同時,他還對服飾做了改良,傳統的的兩件套已經變為一件,衣領改為通常的大斜襟,像現在的拉薩藏裝一樣,自帶腰帶,這使得原本繁復的服飾穿脫更加方便,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一直以來,西藏高度重視傳統服飾保護工作,不斷完善保護措施,重視民族傳統服飾傳承人的培養工作,加大傳承人的技能培訓力度,鼓勵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積極探索,提高工藝水平,制作出體現民族傳統文化而又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和市場需要的民族服飾,將西藏服飾文化發揚光大。
如今,穿上藏裝,拍下美好的旅行時刻已經成為到西藏旅游的必選項目。在八廓街、布達拉宮等景區外,隨處可見提供藏裝旅拍服務的商鋪。越來越多的青年也自覺承擔起了傳承發揚西藏服飾文化的重任,把優秀的傳統服飾推向了更廣的市場,讓西藏傳統服飾更加絢麗多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