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頓珠介紹傳統藏文書寫的筆墨文具。
2018年,扎西頓珠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文書法(尼赤)的代表性傳承人。
扎西頓珠陪同自治區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專家在林周縣普查藏文古籍。
扎西頓珠和徒弟洛桑在藍青紙上抄寫藏文文獻。
扎西頓珠為書法愛好者贈送尼赤書法作品。
扎西頓珠和徒弟洛桑通過傳統手藝制作藍青紙。
一位小朋友在自治區圖書館里通過“墻星”學習尼赤書法。
5月23日,“2023·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來自澳大利亞、德國等36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中外嘉賓共同為西藏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會上,鋪開獨特的藏紙,手持光潤的竹筆,48歲的藏文書法家扎西頓珠鄭重寫下“扎西德勒”四個字,贈予前來參會的中外嘉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文書法(尼赤)的代表性傳承人,扎西頓珠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并了解西藏傳統書法之美。“這次論壇期間,我先后向中外嘉賓送上了300多幅書法作品,我們藏族傳統文化能被全世界看見并受到喜愛,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剛從北京回來不久,閑不住的扎西頓珠又在準備參加藏博會的書法作品,傳播藏文書法文化。
位于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的拉薩市尼木縣人文薈萃、古韻悠長,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素有“藏文鼻祖之鄉”“藏香文化之源”的美譽,也是遠近聞名的“匠人之鄉”。1975年,扎西頓珠出生于尼木縣普松鄉曲水村一戶農民家庭,7歲開始在當地的小學學習藏文。爺爺格桑羅杰是布達拉宮印經院的雕版刻字“烏欽”,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將尼赤派藏文書法傳承給扎西頓珠。在格桑羅杰的引薦下,扎西頓珠師從扎西多杰大師門下,開始學習正統的尼赤派藏文書法,并系統地學習了傳統的“墻星”板的基本知識及運筆技巧,同時,還學習了梵文蘭札體和烏爾都體等字體的書寫方式。
“在我們老家有一種說法,學書法最短需6年。”所以,扎西頓珠經歷了漫長的書法學習生涯,一學就是幾十年。
1989年,為搶救受損的珍貴古籍,布達拉宮管理處邀請扎西多杰大師將缺失部分的古籍進行搶救性金汁書寫體補全繕寫工作,同時招錄了一批學員參與繕寫任務。當時,扎西頓珠也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在這里一干就是5年,對扎西頓珠之后在書法上的深研、實踐、傳承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修復珍貴古籍文獻的幾年里,扎西頓珠刻苦鉆研,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同時,在大書法家尼·索朗旺布、尼·扎西杰布、尼·索朗次仁、吞巴米瑪扎西等諸多書法大師門下學習過各種藏文書法,在傳承扎西多杰大師的書法同時,還精通其他14種藏文傳統書寫體。2018年,他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文書法(尼赤)的代表性傳承人”的殊榮。他先后撰寫出版了《藏文書法理論概述》《藏文尼赤書法字帖》《藏文書法——竹筆字練習(烏金體)》《雪域賢者書法傳承云供》等,在《西藏日報》《貝葉經研究》等刊物上刊登過多篇學術論文和書法作品等。
扎西頓珠先后獲得過全國和自治區級多個獎項。近年來,應邀參加了外交部舉辦的“西藏全球推介活動”,向全球展示了尼赤派藏文書法之魅力,得到了中外專家的一致好評;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西藏自治區博物館、青海果洛圖書館等單位收藏有他的書法作品百余幅。
2019年,在西藏自治區藏語文工作委員會邀請下,扎西頓珠的尼赤派藏文書法和藏文數字正式錄入電腦的文字輸入法。“這項工作作為一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講,也是一項極大的殊榮,為尼赤派書法愛好者及往后的字體打印、出版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選擇性,使得大家重新認識了尼赤派藏文書法的魅力,以及它在古籍文獻當中的作用。”扎西頓珠高興地說。
筆耕不輟,行路不止。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圖書館特聘扎西頓珠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文書法(尼赤)傳承保護培訓班”,先后培養出兩千多名書法愛好者。此外,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培養援藏干部、社會人士、研究生及僧尼等書法愛好者。
今年10歲的扎西次仁和他的同學們席地端坐,左手握木制藏文書寫板,右手持竹筆,一起認真練習尼赤派書法。扎西頓珠平時利用閑暇時間在家免費教授書法。“孩子能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門下學習藏文書法,機會難得,我們全家人非常支持,也非常榮幸。孩子也學得非常認真。”市民拉姆拿著兒子剛寫好的書法作品感慨道。
西藏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洛桑跟隨扎西頓珠學習和研究已有7年時間,形成了良師益友的關系:“在讀大四的時候,扎西頓珠老師來我們學校作了一堂書法講座,我就被老師的書法和故事深深吸引。加上我從小也喜歡藏文書法,于是就決定跟隨老師學習。其間,我通過學習和到各市地調研,撰寫發表了論文《藏文古籍之金汁文獻產生與發展研究》,也想為藏文書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己作為藏文書法非遺傳承人,也有傳承、發揚的義務。不忘初心,盡自己最大努力,多開展非遺傳承工作,多培養后繼人才。下一步,我想將教授和培訓對象轉變為大眾化,進一步促進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讓更多的人研習藏文書法,去感受西藏傳統書法之美。同時,我也想在藏文書法傳統墨汁、藍青紙制作方面,打造一批文創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提起將來的計劃,扎西頓珠滿懷自信地說。
藏文書法作為藏民族獨有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且極富藝術魅力。“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變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的故事就是黨和國家、自治區高度保護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國家和西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在有效的保護基礎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現在,我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條件,西藏文化也必將為豐富中華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扎西頓珠心存感激地說。(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格桑倫珠 裴聰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