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記者從“江流萬古 文潤千年”——2023年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曬書活動現場獲悉,2017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已完成587函,近4萬葉館藏珍貴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并陸續將這些珍貴資源向廣大讀者免費開放閱覽。
“江流萬古 文潤千年”——2023年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曬書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春拉 攝
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擁有1.5萬余函藏文古籍文獻,其中已有40余函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17年以來,為進一步保護好、利用好珍貴館藏古籍文獻,使其化身千百在新時代更好地服務廣大讀者,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積極探索館藏珍貴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并在館藏古籍和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專家與現場與會專家互動分享古籍文獻知識。新華社記者 春拉 攝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說:“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成167函歷史人物傳記類、240函語言文法類、180函珍貴古籍類和藏醫藥天文歷算類古籍文獻的全文數字化,這一工作有效解決了西藏古籍文獻‘藏’與‘用’之間的矛盾,將為做好古籍知識普及和傳播,激活中華古籍在新時代的傳播力和生命力發揮積極作用。”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專家正在與讀者互動講解古籍文獻知識。新華社記者 春拉 攝
另據了解,2009年西藏正式啟動自治區古籍文獻普查工程以來,普查工作人員已完成全區1160家古籍文獻收藏單位,18000余函古籍文獻的普查登記工作,其中305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完成近7000葉瀕危古籍文獻的修復工作;完成山南加查縣達拉崗布寺等全區16家基層古籍收藏單位的條件改善項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