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那曲市把“四下基層”作為檢驗各級領導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提升工作本領、解決民生問題的“試金石”,堅持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重心向下移、身子向下沉,把群眾放在心上,把腳印落在基層,合力答好高原牧區一線考卷。
眼睛下看抓宣講,凝心聚力“潤民心”。那曲市因情施策開展理論政策宣講,地級干部“領學員”帶頭講,縣級干部“解答員”巡回講,農牧民“宣講員”入戶講,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家常話、講濃百姓味;充分發揮村黨員遠程教育站點、應急廣播平臺、對講機服務站作用,開展理論宣講,把基本理論變成常識道理,真正讓群眾明白惠從何來、惠在何處。目前,那曲市深入縣、鄉、村(居)等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講1.3萬余場次,送教上門2532人次,受教黨員群眾80.6萬人次。
腳步下邁搞調研,精準發力“解民憂”。那曲市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堅持小切口、可轉化,確定正反面典型案例調研課題218個、綜合類調研課題112個,組派330個調研組,深入街頭巷尾、村居牧戶、田間地頭與群眾圍爐而坐、席地而談,切實把情況摸準把對策提實,真正將“問題清單”變成“責任清單”轉化為“幸福禮單”。目前已開展調研561次,提出對策措施722條,解決問題379條。
重心下移接信訪,真心實意“聽民聲”。那曲市聚焦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市縣兩級領導干部落實“民呼我為、接訴即辦”機制,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主動“下訪”,把信訪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909場次,市級領導帶頭包保重點信訪案件,把信訪疑難事項化解工作納入黨政督查、紀委黨風政風督查重點內容,做到化解一項銷號一項。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學習借鑒“浦江經驗”,充分依靠群眾,調解草場糾紛、放牧糾紛、家庭糾紛等矛盾糾紛433件,解決信訪問題53件。那曲市探索出“‘三老’+專業化”的村民自治模式,充分發揮色尼區“阿古白瓊”調解室、比如縣“朗扎”調解室、巴青縣“黑帳篷”調解室、索縣“老村長”調解室、尼瑪縣“信訪調解室”等一批自治區級“金牌調解室”作用,主動排查、上門化解,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身子下沉到現場,盡心竭力“紓民困”。那曲市開辦“百姓事 我來答”專欄,收集不規范停放車輛、井蓋損壞等民生問題46個,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到維護穩定最前沿、鄉村振興主戰場、生態保護主陣地現場辦公,梳理民生項目314個,解決問題392條,惠及群眾33.62萬人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