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體全線貫通。圖為當日,拉日高速公路十二標段曲龍雅江大橋進行瀝青路面攤鋪工序。 王靖 提供
開欄的話:
時間記錄奮斗,實干贏得未來。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部署的關鍵之年。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主題教育,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堅定信心、開拓奮進,以更大力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
回望2023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廣大黨員干部作風更扎實、工作更主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結新果、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新局、生態文明建設描新景、固邊興邊富民繪新卷、黨的建設展新貌,人民美好生活節節攀升,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今日起,推出“2023鏗鏘印記”欄目,全面展示一年來西藏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和亮點。敬請關注。
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重點部署,而且格外強調了對中央精神的落實。落實,成為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關鍵詞。
走過2023年,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思考謀劃西藏工作,更能深切理解自治區黨委持續深入推進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工作的意義。
回看全年,全區上下一心、團結拼搏,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區黨委工作安排,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
十屆自治區黨委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將黨的創新理論蘊含的真理偉力轉化為落實“四件大事”推進“四個創建”的強大實踐動力,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深入開展,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提速增效,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扎實有效,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創建縱深推進。
情誼就像酥油茶一樣,酥油和茶葉是分不開的——
圍繞做好穩定工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深入開展
走在拉薩的大街小巷,處處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街,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來自天南海北、操著不同口音的各族商戶“比鄰而市”,不少來此經商的外地人已經融入了當地生活,還結交了很多藏族朋友。
“我們的情誼就像酥油茶一樣,酥油和茶葉是分不開的。”八廓街商戶張權祿說。
這是全區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安居樂業的生動縮影,更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真實寫照。
為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自治區黨委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腦入心工程等“四大工程”,扎實開展愛我中華播種行動等“六項行動”,加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力度;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警鐘長鳴、警惕常在,以科學化機制和常態化、法治化理念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層;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持續深化“三個意識”教育,健全完善寺廟管理長效機制,推進藏傳佛教自身建設,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今年9月19日,以“鑄牢中華魂·共創模范區”為主題的首屆西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如期開幕,雪域高原敞開博大胸懷,迎接四海賓朋,共話團結進步。
以邊疆之事守中央之要,以一域之穩護全局之安。
如今的西藏,各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格局已然形成。截至目前,全區已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40個、模范個人189名,7市地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平安西藏建設卓有成效,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社會治安持續向穩向好,廣大群眾實現從“要我穩定”向“我要穩定”的積極轉變。拉薩市7次登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西藏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
小小高原新型炊具,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貫徹新發展理念,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提速增效
以人民為中心,是西藏發展中的最亮底色。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因海拔高、氣壓低、沸點低,食物不容易煮熟。這件關系高原群眾生活的“小事”,成了自治區黨委、政府民生工作中的“大事”。
為切實解決好民生大事,全區各有關部門結合西藏實際,圍繞群眾需求,按照好看、好用、便宜的原則,全力研發推廣高原型壓力鍋。用時不到一年,高原地區多功能系列烹飪炊具的研發、投產、運行迅速推進,一系列貼合高原生活實際的高原炊具產品相繼問世,形成了多功能炊具、蒸箱、燒水壺、日常生活用品及戶外等7大類30余種產品,申請獲批專利18項。
一件件小小的高原新型炊具,不僅烹調出美味佳肴,更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可謂暖胃又暖心。
為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做到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自治區黨委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基礎項目建設,大力培育和發展清潔能源、數字經濟、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就業創業、教育優先、健康西藏等“十大民生工程”,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精準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尊商親商、聚商活商和引才聚才、尊才愛才的良好環境。招商引資,召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暨招商引資大會和全區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出臺《西藏自治區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全力打造具有西藏特點、邊疆特色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招才引智,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持續抓好《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藏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即“人才工作十九條”的落地落實,創新開展“育、引、用、留”四大工程,著力構建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
如今的西藏,產業發展持續鞏固提升,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高原生物、邊貿物流、高新數字“七大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8.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9.8%,增速位居全國第一;第一產業增加值116.90億元,同比增長10.4%;第二產業增加值636.79億元,同比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874.90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2.1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5%,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同時,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以公路為基礎,鐵路、航空、管道運輸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益完善,電力實現從緊缺限電到富余輸出的歷史性轉變,建成一批標志性重大水利項目,現代通信“云網融合”實現尋常百姓與世界聯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學校供暖全覆蓋、高海拔農牧區熱炕試點、農牧區供水保障提升等項目扎實推進,教育、醫療、文化、安居保障、幫扶救助等投入不斷加大,13項民生補貼補助標準全面提高,38件民生實事全部落實。
持續實施南北山綠化工程,繪就大美高原畫卷——
圍繞生態保護,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扎實有效
從拉薩河畔樹木成林的南山公園,到拉薩城北百鳥飛舞的拉魯濕地,從雅江兩岸160多公里的“綠色長城”,到藏北羌塘回歸自然的“動物樂園”,高原大地生機勃勃,一幅“最美第三極”的畫卷正漸次鋪展開來。
啟動于2021年的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計劃到2030年完成營造林206.7萬畝。工程建設完成后,預計年均可新增儲水約4980萬噸,年均固碳量約23萬噸,年均釋氧量逾19萬噸。“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等到南北山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后,拉薩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相當于多了600個南山公園!”西藏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胡志廣說。
為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自治區黨委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把保護與發展協同推進,讓西藏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深入實施以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為重點的國土綠化行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面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實施生態富民工程,落實國家生態綜合補償機制,讓群眾在參與生態建設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態飯。全面完善生態制度體系,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舉辦首屆“南迦巴瓦——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壇”,共商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
如今的西藏,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今年以來,西藏新增日喀則、那曲市,丁青、嘉黎縣等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七市地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率提前實現100%目標,西藏成為全國唯一市級全域創建達標的省份。同時,西藏建成并運用機動車尾氣監管三級聯網平臺,淘汰注銷各類老舊車19.3萬輛,推廣應用新能源車輛5225輛,推廣新能源公交車757輛。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保持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連續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
日子越過越紅火,鄉親們為國守邊干勁更足了——
圍繞強邊工作,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創建縱深推進
薩讓鄉是阿里地區札達縣的邊境鄉之一。曾經,房屋低矮簡陋,道路塵土飛揚,是這里的真實寫照。隨著薩讓鄉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實施,鄉里道路寬敞了、百姓搬進了新居,戶戶通電通網、通自來水。目睹著身邊的巨大變化,薩讓鄉政府干部仁增難掩激動:“日子越來越好,鄉親們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為祖國守好邊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為著力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努力做到固邊興邊富民行動走在全國前列,自治區黨委堅持以重點領域、重要方向、重大項目為突破口,加快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民生改善、產業興邊、沿邊開發開放、民族團結聚力、守土固邊工程,大力推進固防穩邊、強基固邊、人口安邊,加快邊境地區發展,讓邊境群眾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愛國守邊意識強起來,爭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守護好祖國西南大門。
一山一水,都是家園;一草一木,皆為中國。
如今的西藏,邊境地區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統籌規劃建設,21個邊境縣的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全部建成標準化供水廠和生活垃圾填埋廠,建成小康村624個,所有的邊境縣通油路、所有邊境鄉鎮和建制村通公路,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建制村通寬帶率和4G信號覆蓋率達到100%……在山南隆子縣玉麥鄉,在阿里噶爾縣扎西崗鄉、日喀則定結縣陳塘鎮、林芝米林市丹娘鄉等邊境一線,“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是執勤、放牧是巡邏”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邊疆群眾用放牧守邊的方式表達著拳拳愛國之心,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祖國邊疆的山河大地。
回望2023,我們攜手奮進;
邁向2024,我們篤定前行。
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必將更加深刻地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錨定“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落實落地,譜寫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西藏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