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今年以來,林芝稅務部門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生產力的內在聯系,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在企業生態、特色、創新發展上全面賦能,為地方向“綠”培養新動能貢獻稅務力量。
項目落地實現新跨越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加興鄉民居的屋頂上,深藍色光伏板鱗次櫛比,在春日暖陽下閃閃發光,光伏組件正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這是由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開發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占地面積687畝,完全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5300萬千瓦時,為林芝市光伏產業實現“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自項目開工以來,林芝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精準發力,針對光伏行業特點,系統梳理出企業可享受的稅費優惠政策,選派業務骨干上門輔導并為企業“把脈問診”,幫助企業用對、用好、用活創新驅動方面相關稅費政策。
“項目一落地,稅務部門就將貼心服務送上門,在推進過程中更是全程跟蹤,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支持。”該公司財務負責人何先生說。
除線下實施“政策找人”“服務上門”外,林芝稅務部門還為企業發放稅費服務聯系卡,構建起“稅費服務團隊+征納互動平臺+遠程代辦幫辦”三位一體線上服務機制,遠程進行輔導答疑,涉稅風險及時提醒,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納稅人繳費人少跑腿,為新能源產業平穩落地、綠色發展貢獻稅務智慧和力量。
技術升級創造新機遇
走進林芝市朗縣的大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一畦畦蔬菜綠意盎然、一排排果樹生機勃勃,先進的灌溉系統、智能化的管理設備和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將農業科技感“拉滿”。
“蘋果種植基地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和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苗木存活率達95%以上,當年種植當年見果,畝產量5000斤以上;辣椒育苗基地噴灌設施、溫控裝置、空調風機、換氣扇等設備一應俱全。”介紹完公司基本情況,公司負責人時樹安表示,企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心服務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
據了解,該公司在追求技術革新的同時,也遇到了進銷項抵扣、銷售農產品申報納稅等問題。林芝稅務部門緊緊圍繞現代農業體系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稅收聯絡員和稅收監管員職能作用,面對面有效落實“兜底服務”,對相關稅收政策、實務操作進行專業性培訓解讀,深入淺出地講解納稅人關心的問題,形成“需求收集、訴求響應、反饋跟蹤”的閉環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服務能力。
“稅務干部為我們定制了申報流程圖,詳細講解最新稅費優惠政策、進銷項抵扣轉結方法等,同時公開了監督電話,搭建了稅企溝通平臺,辦稅繳費方便快捷,企業經營更加健康規范,讓公司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走得更平穩更有底氣,獲得更多發展新機遇。”時樹安說。
產業拓展開辟新賽道
“公司不斷探索研究‘微流水式可控養殖’‘四連坐高位池保溫養殖’等適合高原的養殖模式,推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關鍵技術改革,實施了多項漁業產業發展和科技研發項目,目前擁有4項國家發明和實用型專利,試養的30余萬尾魚類均長勢良好……”談起近幾年的發展前景,林芝農墾嘎瑪農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葉慶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高原農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林芝農墾嘎瑪農業有限公司另辟蹊徑,創新“冷水魚+科技”“冷水魚+基地”“冷水魚+市場”模式,打造出高原漁業示范養殖基地,開辟了一條創新綠色發展新賽道。林芝稅務部門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大數據精準推送+稅務管家精心宣講+網格化精細輔導”的服務舉措,在延續線上政策宣傳的同時,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建立“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務方案,有效助力企業爬坡邁坎。
“企業釋放活力的背后,離不開林芝稅務部門的積極履職和主動作為。去年得益于國家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公司享受到12.3萬元的稅收減免,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葉慶說。
同樣享受到優惠紅利的,還有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公司自去年成立以來,已經享受到各類稅費減免110多萬元。“我們有更多底氣和資金用于投入研究新養殖技術和升級養殖設備,助力我們走上發展‘快車道’。”企業負責人岳女士說。
林芝市稅務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林芝稅務部門將在服務和助力高原新質生產力向“綠”發展過程中積極轉變思路、改革創新,以更加強有力的稅惠支持政策和精細化的暖心服務為企業賦能增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