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先進的科技服務基礎設施,拓寬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為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設立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鼓勵技術引進和推動產學研合作等舉措,有效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亟須在已有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促進創新產業化和產業創新化。
創新產業化是指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新技術、用新技術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企業家不斷試錯和市場反復篩選。產業創新化是指通過技術引進或創新,使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使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轉型升級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新興技術與市場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對接,大力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新產品不斷涌現,新業態蓬勃興起,新產業不斷壯大。隨著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有力推動了創新產業化和產業創新化。今年1—5月份,全國新登記企業265萬戶,同比增長12.3%。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逐漸成為全球創新創業高地,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越來越顯著。
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離不開先進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開發新技術、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業態,還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都需要科技服務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保障和支撐。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抓好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為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有利條件和環境。一是打造從創業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全過程創業服務鏈條,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提供良好物質基礎和條件。二是打造先進高效的技術轉移服務鏈條。先進高效的技術轉移服務是實現科技成果及時轉化應用的重要基礎條件。應建立健全技術轉移服務體制機制,保障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研發合作、產權轉移、技術轉讓、人才流動、資源共享等能夠順利實現。三是完善資金服務鏈條。創新創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大,需要積極穩妥創新融資模式,鼓勵創業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科技金融創新,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有力資金支持。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服務鏈條。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核心要素是人才,需要探索建立讓各類人才自由流動、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人才管理體制和相關配套機制。不僅要重視企業家、科學家、發明家隊伍建設,還要重視金融家和各類科技創新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構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話語體系的貢獻
21世紀初期,伴隨著資本主義二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世界局勢風云激蕩,世界格局經歷著劇烈分化、調整。[詳細] -
治理之道: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推進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內在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