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是制度建設、機制建設、文化建設的有機統一,濃厚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內生動力和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文化建設不斷推進,人民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繼續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需要注重培育法治的社會土壤,厚植思想根基,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努力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需要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應通過開展各種富有感染力、親和力的法治教育活動,著力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道德層面引導,增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道德底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道德滋潤人心的作用,以道德倫理力量引導社會成員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點抓住關鍵少數,在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法治理念的培養離不開法治環境的熏陶與潛移默化的影響。沒有良好的法治環境,法治理念的培養就會步履維艱。良好的法治環境也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積極主動投入法治建設。因此,應把法治理念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踐中,在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進程中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讓法治變得具體可感,將法治理念轉化為現實行動。如今,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踐行法治,遵守法律規范是關鍵。要尊崇憲法和法律權威,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讓人們把法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為習慣,把“紙面上的法”真正落實為“行動中的法”。同時,嚴格執法是最有效的普法。只有法律執行落到實處,有效維護公平正義,人民群眾才會相信法律,才能自覺維護法治尊嚴,形成法治文化繁榮發展的社會土壤。
從中華優秀法律文化中汲取營養。法律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且蘊含著人類追求的崇高價值目標。在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人人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在文化方面,需要讓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與中國人的精神結構、文明基因、歷史傳統對接,這樣才能厚植法治文化的思想根基。古代中國對法治有過豐富的理論總結和實踐探索。“法令至行、公平無私”“以道為常、以法為本”“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等體現出古代中國人對法治的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形成先進法治文化形態和法治進步狀態,要注重研究我國古代法治文化傳統和制度的成敗得失,整理和發現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法治實踐經驗,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法律文化,汲取營養、擇善而用,使之煥發時代價值。要努力協調法治發展過程中的傳統因素與現代因素,實現中華優秀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服務于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讓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現出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
大家手筆:實踐是滋養中國法學的生命之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人民都在回顧、紀念這40年來偉大光輝的奮斗歷程。[詳細] -
習近平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收入了習近平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間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談話、演講、批示、賀電等99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