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農村改革40年的實踐,有五條重要經驗值得我們汲取,這也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供了借鑒。
一是始終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業基礎地位。我國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不斷加大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深入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全面穩定發展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國家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始終堅持維護和保障農民基本權益。我國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愿,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行村民自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民全面發展,確保了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三是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我國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調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從深度和廣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打破了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個根本性改革,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帶來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化。
四是始終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使農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五是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堅持黨管農村工作、鄉村社會管理、村民自治有機統一,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黨管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形成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4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詳細] -
用“紅船精神”引領深化農村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詳細] -
在鄉村振興中提升農民消費的獲得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