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凡是貧弱階段,通常與封閉相伴,凡是強盛朝代,往往有開放隨行。一則,強盛之國有接納萬邦、通達四海的眼界、胸襟和底氣。再則,與天下萬國相往來,也為中華文明博取各國之人才物力、共筑太平盛世提供了強大的助力。當今的中國,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相應地,開放也再度成為國家標配。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所言,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從器物層面看,中國經濟的血脈已經與開放世界經濟的循環系統深度交融。從改革開放之初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等五個經濟特區起,到1984年設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延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等構成的開放體系,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等重大舉措的實施,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明顯加速,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全方位開放格局逐漸形成。開放條件下,中國對外貿易、投資、工程及勞務承包等經濟活動成效顯著。進出口貿易規模由1978年的206億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4.1萬億美元,服務貿易規模由1982年的47億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6957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額由1984年的不到13億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1310億美元。尤其是,40年中,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還開始了由引進外資的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角色轉變。從改革開放到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為5300多億美元,而僅僅2013至2017年的5年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合計規模就高達7300多億美元,超出了過去30多年的總和。對外經濟合作方面,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由1979年的0.3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2600多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數由1984年的不足3萬人攀升至2017年的超過60萬人。中國的經濟開放和與世界經濟的交融不僅造福本國人民,還極大地惠及了其他合作伙伴。僅看“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5年,中國與相關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一帶一路”參與國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
從制度層面看,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成果最豐富、制度化水平最高的標志性領域之一。就本國而言,中國不斷完善對外開放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出臺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以及《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實施細則》等。目前,商務部正在修訂外商投資相關法律,加速推進《外國投資法》立法進程,不斷提高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中國還在上海、海南等設立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探索推廣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等高標準制度安排。就雙邊而言,中國把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中國已經與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新西蘭、智利、東盟等簽署了16項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4個國家或地區,正在與以色列、海合會等就簽署自貿協定開展談判,同時還在與哥倫比亞、斐濟、加拿大等開展自貿區談判的研究。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與38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了總規模超過3.5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為規避對外開放和經濟合作中的金融風險、保障雙邊經貿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多邊而言,中國積極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改革,倡導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機構,致力于國際機制和規則的改進和完善,以對外開放引領相互開放、共同開放,為國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觀念層面看,開放作為五大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中國推動民族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性共識。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他還明確宣示,“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實際上,中國的實踐越來越充分地展示出開放在五大發展理念的系統重要性。作為創新發展基本內容之一的科技創新,既涉及自主研發,也涉及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在一個國家間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沒有與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動就不可能有內部各領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當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全球問題頻繁且日益嚴重地影響人類生存的時候,綠色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世界各國采取共同行動加以應對的議題。而共享發展也只有在開放空間之中,才能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中國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開放的理念,還在保護主義抬頭、內顧傾向上升的國際環境中,旗幟鮮明地呼吁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觀念,積極為開放合作理念鼓與呼。中國國際形象透出的開放底色,獲得越來越多世界有識之士的贊同與尊重。
-
王久高:中國緣何走上改革開放之路?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再接再厲”。 [詳細] -
推動開放合作共享美好未來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隆重開幕,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詳細] -
從進博會讀懂開放的歷史大勢
上海城西,一枚“四葉草”熠熠生輝,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火熱進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