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導航、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文化物聯網是“互聯網+”在文化領域的創新形態,其特點是通過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及數據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資源、文化載體全面互聯互通。大力推進文化物聯網建設,將深刻影響文化產品生產、文化內容傳播和文化服務提供,進而有力地促進文化經濟創新發展。
提高文化經濟發展協同性、共享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當前,作為新增長點、新動能之一的共享經濟方興未艾。文化物聯網建設有利于提高文化經濟發展的協同性和共享性,為文化共享經濟發展提供平臺支撐與技術載體。文化物聯網還使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在不同維度構成開放網絡的一個個節點,廣大民眾可以通過網絡終端隨時隨地進行訪問。這將突破文化服務提供的地域性與時間性限制,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品供給水平。
培育發展新動能。產業融合是培育文化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路徑。一方面,文化物聯網建設有利于消除文化產業內部邊界。通過統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服務供給的技術標準化,打通新聞出版、電視電影、文化藝術和休閑娛樂等大文化生態系統內部協同發展的技術壁壘,進而促進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的跨平臺、跨終端、跨領域發展。另一方面,文化物聯網建設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外部跨界融合。文化物聯網以“互聯網+”、物聯網等通用平臺作為文化經濟發展的底層技術架構,其底層平臺、數據、資源的廣泛互聯互通,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地產業、商業服務業、實體制造業等關聯業態的跨界融合。
促進形成創新要素。創新要素的形成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之一。文化物聯網建設從不同層面促進創新驅動要素培育。首先,文化物聯網集成先進文化科技,有利于促進文化經濟內涵式發展。文化物聯網貫穿于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化服務各個環節,推動科技與文化多向度、多層次廣泛融合。而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可視化、知識圖譜、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文化物聯網中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文化生產力發展水平,促進文化經濟內涵式發展。其次,文化物聯網積淀文化大數據,創造新興文化經濟資源。文化物聯網深入發展,將促進文化內容數據、文化行為數據、文化時空數據積累。作為文化產品再生產的重要要素,文化大數據尤其是海量文化內容數據將成為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新興資源。再次,文化物聯網集聚創新人才,提升文化經濟發展活力。文化物聯網的發展,有助于推動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生產模式創新,形成相關領域創意、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聚集,從而為文化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智力要素。
(作者為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科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時評:讓大眾文化滋養人的心靈
千古文人俠客夢,幾代人的青春里都住著一個金庸。[詳細] -
上海:紅色文化述初心
上海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從望志路到興業路,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起步。[詳細] -
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文化特質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詳細] -
從三個維度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我們黨成立近百年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