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9年工作總基調,仍然堅持“穩中求進”。如今,“穩中求進”作為經濟工作總基調,已連續強調八年。
八年來“穩中求進”總基調如何定調?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為2012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
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扎扎實實開好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夯實農業基礎、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民生保障、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被列為2013年經濟工作六大任務。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防控債務風險、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被列為2014年經濟工作六大任務。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被列為2015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結構性政策要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民生保障。
剛剛閉幕的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9年全國經濟工作,仍然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
妥善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
穩中求進,首先要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從哲學高度理解,“穩”和“進”是一對矛盾,體現了一種辯證的關系。穩中求進,是以穩求進、以進促穩,使穩和進良性互動,從而促進經濟運行中各種關系的協調與平衡。穩中求進中,穩是主調,穩是大局。穩中求進作為經濟工作總基調,要求各地區、各領域,以及經濟發展的各環節都要以穩為基礎,以穩為底線。
穩中求進,進是方向,進是目標。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沒有發展、沒有進,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穩。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必須立足實際、把握規律、科學施策;進,必須是科學地進、理性地進、協調地進、高質量地進。穩中求進,既不是穩中求快,即按下快進鍵,追求一種速度快的發展;也不是為和諧而和諧,追求平平穩穩、四平八穩的發展。進,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要協調推進、有序推進,不能單兵突進、盲目冒進;進,要科技驅動、創新發展,要民生為本、和諧發展,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因地制宜、規范發展。
穩中求進,要把穩和進有機統一起來。穩和進是辯證統一關系,要從發展的角度去理解各自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穩”和“進”要相互促進,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穩定宏觀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創造良好預期。
2019年,怎么“穩”、怎么“進”?
201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面對“穩中有變”的局面,怎么辦?是被動適應,還是主動作為?是大舉推進,還是穩中求進?今年下半年召開研究經濟工作的三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我們看到,中央的方針就是穩字當頭,主動應變。那么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就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做好“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的經濟工作,要把握“五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要統籌推進“五項工作”,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要進一步做到“六個穩”,即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2019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把穩中求進從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和方法論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當前經濟的環境錯綜復雜,要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2019年的穩中求進,要把好向、兜住底,這樣才會有經濟發展的“穩”。把好向,靠的是保持戰略定力;兜住底,靠的是堅持底線思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著眼,既要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戰略上要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戰術上要抓落實干實事,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一環接著一環扣,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仗接著一仗打。
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重點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點戰役”,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
三大歷史性事件標識民族復興歷程
民族復興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人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求得民族解放、國家獨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成為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唯一選擇。[詳細] -
將“人民”二字鐫刻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上
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系統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并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詳細] -
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