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是2018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首次提出來的。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識”。
凝聚一詞,詞典上的解釋是“聚集、積聚”,社會學上解釋為“某一社會共同體內各成員因共同利益和價值目標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用政協的話來說,凝聚是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要通過協商,把“心”凝起來、把“力”聚起來。
要準確把握凝聚共識的內涵。在協商中,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接受黨的主張是凝聚共識;中國共產黨采納并集中大家的意見建議,體現在國家大政方針中,也是凝聚共識。在政協內部,把共同目標作為奮斗動力源和方向標,是凝聚共識;面向社會,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解讀好,也是凝聚共識。在協商中,通過有效的說理說服,增信釋疑,解開界別群眾的“思想疙瘩”,是凝聚共識;在不同場合運用不同方式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克服極端,也是凝聚共識。這就告訴我們,凝聚共識的含義很廣,是面對政協內外,采用不同方式手段的綜合性工作,我們不要把它看小了,看窄了。
凝聚與協商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不同的概念。凝聚是對協商的最后檢驗。協商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前協商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問題。現在,“解決問題”可能還只是協商的一個方面,協商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凝聚。凝聚要以解決問題作為基礎和依托。
近年來,全國政協創立了學習座談會、談心談話、委員講堂、宣講團、黨外委員專題視察、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和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等制度,在凝聚共識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后,要著重抓好三個方面:
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通過有效工作,努力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边@既是對凝聚共識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指明了切實履行好這一職能的實現路徑。要成為“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必須加強學習。抓住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抓住了政協思想政治引領的核心要義。政協委員要學理論、學時事政策、學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大局觀。在學習基礎上,要把握好政治引領的雙重任務:在政協組織內,政協組織尤其是黨員委員要加強同黨外委員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加強引導;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面向社會各界群眾開展工作,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這些要點領會好、運用好。
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統一戰線是同和異的統一體。首先,既要求同存異,又要求同化異。現階段的求同,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把這個作為共同思想政治的主軸。求同必須化異,化異不是不要包容,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在包容中不斷消弭差異的過程。其次,要把握好尊重包容和堅守政治底線的關系。對背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異”,要旗幟鮮明進行批評教育,決不能使其大行其道,損害根本,這是政治底線,不能動搖。除此之外,對其他多樣性,要盡可能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約數。
廣泛凝聚團結奮斗的正能量。凝聚正能量,要從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五個方面來論述。做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毛澤東同志就講過“一根頭發”和“一把頭發”的關系,強調我們決不能忽視民主人士這“一根頭發”,因為他們背后還有“一把頭發”?,F在,民主黨派、無黨派、民族、宗教、新的社會階層、港澳臺海外等各方面統一戰線成員達數億之多。只要把這么多人團結起來,我們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
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應用發展經濟學理論進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進展。新中國70年經濟實踐能夠奉獻給發展經濟學做研究案例的特征事實,除了高速增長之外,還有面對經濟不確定性與風險所展...[詳細] -
積極推進區塊鏈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