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全球產業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地區跨境分工網絡下的生產協作和貿易往來,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典型特征。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體之一,也是全球價值鏈中的最重要樞紐之一,疫情的暴發和全球蔓延將不可避免對我國外經貿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疫情不僅沖擊全球供應鏈運轉,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供給側,同時還將對海外國家的生產和需求產生顯著影響,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需求側。與我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100多個國家中,大多數已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只要國際上新冠肺炎疫情不解決,恐慌和沖擊將一直存在,全球價值鏈供需兩端受壓,難以穩定運行。疫情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全球經濟發展在貿易保護主義和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的陰影下再受重大沖擊,導致全球化發展加速進入深度調整期。外貿企業尤其是抗沖擊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
雖然疫情對對外經貿工作的沖擊不容忽視,但是我們的政策空間充足,經濟基本面依然相對良好,而且已經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復工復產工作進展順利。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心,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精準施策,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外經貿工作穩步發展。
首先,從財稅、金融、員工返程復工、運輸物流等方面綜合施策,助力外貿企業和產業鏈發展。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和出口退稅補貼,對中小微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給予特別關注,降低外貿企業的稅收及社保負擔。通過多點布局、流程再造等手段加強產業鏈的彈性,以彌補“序貫生產”模式下的風險集中問題,降低突發負面沖擊對產業鏈的整體影響。以產業鏈為單位加強舉措,定位于盡快恢復產能,優先考慮與國內外產業關聯密切、處于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相關企業的完全復工復產。在財稅金融等政策上,著力支持產業鏈上的短板企業,避免在重要產業鏈上出現斷裂。針對面臨疫情高風險的海外國家,應精確評估我國在重要產業鏈和市場上對其的依賴程度,逐一摸排并拿出替代方案。
其次,區域布局上優先考慮在東亞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貿合作,一手抓合作防控疫情,一手抓聯合復工復產,保上下游企業運轉順暢和國際物流暢通,穩定區域生產網絡。同時,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防聯控,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國家進行疫情防控。行業布局上,加大抗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并確保物流順暢。中國是口罩和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應加大力度鼓勵相關物資的生產,為全球抗疫工作提供物資支持。
再次,化危機為轉機,推進貿易數字化和數字貿易,助力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在貿易流程上推動數字化,在審批、通關等程序上,進一步推行無紙化改革,加快實現一站式、全流程網上辦理。在保訂單、穩客戶的基礎上,鼓勵外貿相關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發展數字貿易;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疫情期間,國際上對電子商務、視頻會議和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應積極發展這些產業,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在服務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實力。同時,結合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需求,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
最后,應致力于加強國際合作。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在疫情檢測及防控、醫療經驗分享、聯合藥物研發、國際經貿發展等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支持二十國集團(G20)等平臺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各國財政、貨幣政策協同和監管協調,加強經濟刺激和恢復政策的精準性。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調動借貸能力幫助有需求的國家。聯合主要疫情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合作,整合醫療救治資源、協同抗疫物資生產和配送。
每臨大事須有靜氣。應對全球疫情和國際經濟衰退對我國的沖擊,搞好國內的改革和發展是關鍵。我們要利用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的時間窗口,采取各種舉措鼓勵支持企業做好全面復工復產工作,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力爭在維護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同時推動經濟長期向好發展。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部部長,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教授)
-
趙長茂:奪取雙勝利關鍵在統籌
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需要運用辯證思維、掌握辯證法,堅持統籌兼顧。我們要在深入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辯證關系的基礎上做好統籌工作,突出重點,把握著力點。[詳細] -
自貿區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
中國自貿試驗區積極借鑒國際通行的投資規則,把“國民待遇”延伸至“準入前”,探索建立“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投資管理模式。自貿試驗區建設加速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更推動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詳細] -
周珂:綠色消費助力除陋習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提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法律目標,這是我國法制建設上面臨的全新任務。陋習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根除,需要痛下決心,并把握好時機,既要堅決革除,又要重視方式方法,盡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