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研究員隆國強在《中國發展觀察》撰文指出,如今,中國對外開放面臨新的形勢。簡單地說,新形勢就是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我們面臨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技術革命不斷推進,快速深化,對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給我們帶來換道超車的新機遇。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技術進步非常迅猛,帶來的影響非常深刻。例如,隨著互聯網不斷地發展,從PC互聯網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5G、大數據、云計算,明天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第二,大國關系新變化。過去40年,“中國機遇論”和“中國威脅論”交織在一起。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異常復雜,尤其是面對守成大國美國。其實,我們已經觀察到了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2017年美國在其國家安全報告里正式將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大調整。隨后美國單方面挑起了中美貿易沖突。但是,世界需要一個穩定的中美關系,中美之間要相互調適。怎么保持一個穩定的大國關系?這是我們在思考開放戰略時必須考慮的議題。第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由理念、規則和國際組織三個層面構成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首要是理論和觀念,當前自由貿易是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主流,然后是規則和相應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
朱民:提高勞動生產率尤為重要
在這個趕超的路上,中國成為世界最強的經濟體是完全可能的,核心是提高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抓手是服務業的科技化和人工智能化。[詳細] -
“科技是車,人文就是剎車和方向盤”
當前全球科技發展迅猛,與之相關的人文研究則相對滯后,推進科技與人文良性互動,應重視科學文化的研究,營造良好的科學文化氛圍。[詳細] -
馬蔚華:影響力投資是必然的趨勢
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先生在第22屆哈佛中國論壇上演講指出,過去二十年,科技革命、金融創新、資本市場的全球化,推動了全球經濟高速增長,全球的財富迅速集聚。影響力投資應該是可持續金融的,是追求正面財務回報,同時顯著量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