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近日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
人類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變革和發展機遇。在疫情沖擊下,世界主要國家都更加意識到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信息技術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后疫情時期經濟復蘇的引擎。發揮數字經濟在新一輪經濟周期中的引領作用,必須采取更有力舉措。
第一,制定“數字復蘇”發展戰略。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進行戰略規劃,引導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形成政府與企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合力。第二,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傳統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資方,融資渠道比較單一。在新基建中,要鼓勵市場主體廣泛參與,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以更好對接終端需求,提高投資效率和技術先進性。第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研發投入和攻關力度,解決基礎軟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同時,也要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等新興前沿領域提前布局。第四,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發揮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和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第五,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監管不僅要關注數字平臺的行為,更需要關注競爭機制是否有效、競爭秩序是否有序,同時也要注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第六,加強對數據產權的合理界定。對個人數據、政府數據及商業數據的產權進行分類界定,促進數據安全自由流通,為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市場創造條件。第七,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通過高等院校調整專業設置、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等手段,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人才儲備。
-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下午就“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舉行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詳細] -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詳細] -
王興康:公私物品與投票方式
憲法是民主制度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對民主政治的制衡。從經濟含義看,憲法很大程度就是要明確保護資源能夠以市場價格機制高效配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