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丁晉清:樹立國際視野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丁晉清 發布時間:2020-07-23 08:23:00 光明日報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中國共產黨人以宏闊的歷史眼光考察世界發展、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大實踐。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合作發展。一年多來,在黨中央關懷支持下,內地與港澳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共襄盛舉,建設熱潮澎湃而起,邁開了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堅實步伐,寫就了共擔民族復興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壯麗詩篇。

        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動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排外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一定挫折,我國發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助于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

        世界級城市群是提升全球競爭力的新載體。放眼全球,城市群特別是灣區城市群是一個國家經濟效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經濟發展水平領先,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創新要素吸引力強,能夠參與高水平國際合作和競爭。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約11.6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11.61%。

        世界級城市群是引領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世界級城市群無論是經濟實力、外向程度、產業形態、創新要素,還是城市競爭力和區域一體化水平,都具有優勢和話語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構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尤其是近年大灣區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培育了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有望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成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尖兵。

        世界級城市群是實現開放包容發展的重要平臺。世界級城市群經濟互補性強,能夠增加不同城市間、不同產業間的融合程度,形成協同發展共同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協調好粵港澳三地多中心城市的定位、分工,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各自比較優勢,推動各城市在創新鏈、產業鏈上合理布局分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合作格局。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勇于解決與發展不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法規制度束縛,實現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發展融合,合力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潛在變化。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全球核心競爭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技術創新,深刻改變國家間比較優勢和發展優勢。我們更加意識到,核心關鍵技術是買不來也討不來的,必須實現引領型創新。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應有之義。

        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依托灣區城市群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許多發達國家推動經濟科技融合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歷史趨勢。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依賴自身資源和港口群,抓住三次科技革命歷史機遇相繼形成并迅速崛起,實現了從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到創新經濟的飛躍。粵港澳大灣區集聚全球高端科技要素資源,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高度融合,開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以及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的強勁新引擎所產生的乘數效應、集群效應和團隊效應初步顯現。

        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增強經濟創新能力,必須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結合各自實際,出政策、優環境、建載體、引企業,不斷加快集聚高端科技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創新高地。例如,合力打造“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形成產業聯動、空間承接、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瞄準國際前沿,圍繞網絡與通信、人工智能等9大重點領域,著力“穩鏈、補鏈、強鏈”,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粵港澳大灣區通過破除體制障礙、加強國際交流、吸引優秀創新人才團隊等方式,連接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推動創新生態再優化、創新能力再提升、創新經濟再升級。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特別是在科研資金流動、科研人員出入境、科研物資通關等方面掃除障礙,促進創新要素便捷流通,形成獨特的科技創新模式、產學研合作模式。積極引入國際科技組織、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科技經濟合作競爭。面向全球吸引人才、利用人才,遴選和發掘前沿領域的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培育和匯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團隊,構建了國際化、開放型的區域創新共同體。

        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與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

        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有助于更好發揮港澳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對接。

        推動形成新時代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最為繁忙的空港群,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設施形成立體交通體系,能夠加快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集聚灣區優質資源,成為“一帶一路”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資流的樞紐,構建設備互通、節點便通、通道暢通、技術聯通的一體化新格局,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有助于發揮廣東對外貿易優勢、良好市場環境優勢和高度開放優勢,發揮香港澳門自由開放經濟體優勢,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作。

        推動世界經濟更加均衡、包容發展。世界是多元的,世界級城市群要適應與多元世界交往,實現多元包容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要求灣區內要體現多元和包容,發揮粵港澳各自優勢,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把差異性帶來的成本最小化,提升大灣區整體的效率、活力和競爭力,而且要求學會跟“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經濟體、更多國家實現制度的包容和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的包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世界城市群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在于,在優勢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成為多中心的城市圈,推動世界經濟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為全球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法律體系、不同市場機制之間的對接和融通提供可復制經驗。

        順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加快發展的愿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符合嶺南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和“四海一家親”的理念,也符合中華民族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有助于進一步夯實民心相通的基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進一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大灣區發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結合起來,共同開創發展新機遇,共同謀求發展新動力,共同拓展發展新空間,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

        打造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光明前景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有助于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的光明前景。

        突出改善民生,提升港澳同胞獲得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重中之重。聚焦改善民生福祉,廣東推出“便利灣區”18項舉措,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實現與港澳的銜接。這些措施拓寬了港澳同胞的生活空間,使大灣區成為港澳廣闊的腹地,為港澳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便利。

        突出便捷高效,提升大灣區向心力。打造優質生活圈,就要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構建功能完善、銜接高效、布局合理的基礎設施網絡。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建設推進,大大縮短了香港、澳門與內地的時空距離,為開創粵港澳三地融合新格局提供了硬件基礎條件。到2019年10月,經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口岸的旅客總數共計2443.45萬人次,日均約6.69萬人次,成為往來三地的重要通道和紐帶。

        突出拓展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空間,提升大灣區吸引力。大灣區著力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品牌活動,打造更多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健全三地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機制。廣東省建設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吸引和支持港澳青年來深創新創業。

        突出生態改善,提升大灣區美麗形象。大灣區建設始終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全過程,堅持生態優先,運用法律、市場等手段,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在大氣、土壤、水資源、海灣、食品安全方面協防共治,使大灣區內各種生態景觀交相輝映。近年來,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時尚,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成為港澳與內地居民同享高質量生活的美好家園。

        (作者:丁晉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朱佳木:蹄疾步穩加強制度建設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對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及作為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經有所規定。[詳細]
      • 陳金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方法論

        堅持底線思維,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巨人黑科技地址入口|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wwwxxx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h片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洗澡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精品igao视频|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午夜视频高清在线aaa| 1024国产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老子影院dy888午夜|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中国xxx69视频|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免费看电视电影| 国产90后美女露脸在线观看|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6bd| 国产xx肥老妇视频|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天堂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看|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人禽杂交狂配动态图| 免费毛片a线观看|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美女网站色在线观看|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xxxxx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