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針對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現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我們要深刻認識制止餐飲浪費的特殊重要意義,綜合施策有效制止浪費行為,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在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價值觀念中,節約是一種大德行,是培養良好道德的重要基礎。我們黨繼承發展了中華民族這一傳統美德,形成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黨歷來反對鋪張浪費,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反”“五反”運動中,我們黨把堅決反對浪費當作一項極其重要的問題來抓。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要嚴格地節約,反浪費……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嚴格節約,降低成本,實行經濟核算,反對鋪張浪費”。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立足國情多次強調,“最大的問題還是要杜絕各種浪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他明確指出:“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提升民眾素養和社會治理水平的內在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必須將勤儉節約這一優秀文化和優良傳統融入其中,發揮其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設的積極作用。今天我們提倡節約、制止浪費,不僅是要倡導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讓人們在厲行節約中涵養“恒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去除驕奢淫逸的不良之風,讓克勤克儉、戒奢以儉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付諸實踐、見諸行動、深植于心。同時,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社會治理的有效切入點。大力宣傳節約資源基本國策,采取措施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可以作為社會治理深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舉措,推動每個社會成員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進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路徑。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共建生態文明。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綠色發展,就要形成綠色價值取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堅決杜絕發展過程中的奢侈浪費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浪費每一粒糧食,意味著稀缺而寶貴的土地、水資源的無效利用。加之現代農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效應,機械、電力、石油等無不涉及,糧食浪費無疑使大自然多了一份承載、多了一項污染。因此,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培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路徑。
二
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要綜合考慮造成餐飲浪費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多種因素,系統考量糧食生產、銷售、服務、消費各個環節,多措并舉實現節用裕民。
健全制度機制,強化法律實施。站在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高度,加強制止餐飲浪費的法律法規建設及其強化實施。厘清政府、行業、企業、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明確職能部門、餐飲企業、消費群體的民事法律責任,全面規范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的全流程和各環節。從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環節強化立法,有效監管損失浪費,使餐飲生產、制造、銷售、消費的每個環節都具備清晰明確、易于操作的法律法規指導。建立防范、懲戒、激勵、保障一體化的制度體系,形成系統化治理機制,以防范性法規構建制止浪費屏障,以懲戒性法規構建打擊浪費鐵掌,以激勵性法規塑造厲行節儉風尚,以保障性法規促進資源節約利用。總之,必須花大力氣形成并不斷完善包含提倡自律和強化他律在內的、有機統一的治理機制。
完善工作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在政府層面,創新宏觀財稅政策,可借鑒發達經濟體綠色稅制機理,對高檔餐飲消費開征適當水平的稅收,像維護能源安全一樣維護糧食安全;強化工作監督,將制止餐飲浪費情況納入相關履職評價和工作考核。在各級公共財政政策方面,進一步降低公務用餐標準并強化紀律執行和監督。針對餐飲企業,提升其公共餐飲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加強運營流程監控,運用數據技術加強公共餐飲服務各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優化配餐、供餐服務。在社會上廣泛開展教育宣傳,將勤儉節約理念有機融入學生課程、員工培訓、公民教育之中,使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共識。
推進文化建設,根除浪費陋習。積極培育餐飲文明,讓節儉用餐和“光盤行動”成為公眾價值追求和行為自覺,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既要注重剛性機制的嚴肅制約作用,也要重視柔性文化的無聲浸潤功能,既通過法治手段,建立起嚴格的法規制度和執行規約,同時更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性、平和的消費心理,在全社會營造理性消費、健康飲食的良好氛圍,形成“簡約餐飲”的時尚新風。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江蘇師范大學基地主任、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
莊貴陽:理解“節約”的三層戰略含義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動力。[詳細] -
人民論壇:為政以公,行勝于言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這樣強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