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關鍵五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作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既是消費提振的“加速器”,也是投資擴張的“催化劑”,二者的協同推進將持續釋放城鄉生產生活消費、就業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需求潛力。因此,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能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持久、穩定、協同的動力源。
協同建設城鄉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為此,要充分發揮需求對城鄉發展的引導功能,激活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巨大內需潛力,開拓城鄉消費市場,暢通城鄉之間的經濟循環。黨的十八大首次明確提出“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發展要求。《建議》強調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目前,城鄉發展仍然存在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布局不合理、需要進一步提高空間規劃的品質等問題,必須把協同建設城鄉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作為促進城鄉協同發展進而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一是優化生產空間,建設綠色、高效、協調的城鄉生產體系。以“專業村”“特色鎮”“新型工業園區”建設為依托,發展旅游、文化、養老、休閑等綠色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推進城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激發大規模投資需求,為農民就近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優化生活空間,擴大城鄉消費需求。既要激發城鄉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更要推動在線醫療、在線教育、新零售、智慧養老等新型消費擴張,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優化生態空間,激發城鄉生態安全建設需求。在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和生態保護底線基礎上,統籌規劃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沿河、沿海、沿湖綠化行動和綠道、風廊、水網建設力度,構建縱橫交錯的生態安全網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升城鄉開放合作水平,暢通雙循環通道
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施全方位開放合作戰略,在各領域實現城鄉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各層次微觀市場的順暢來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通道。
打破城鄉壁壘,暢通城鄉循環通道。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宏觀視角來觀察,城市和鄉村作為不可切割的整體,二者應該相互促進。城市化不是簡單地將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鄉村振興也不能簡單地僅依靠農業、農村自身的發展或只依靠城市對農業、農村的反哺,必須打破城鄉之間的發展壁壘,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加大區域合作開放力度,暢通國內大循環通道。以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關中平原、成渝雙城等為中心,搭建各類區域發展合作平臺,暢通區域間循環的通道,實現不同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通過擴大區域間城鄉市場的溝通與融合,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促進城鄉發展、區域發展,在更深領域暢通國內大循環。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城鄉資源有序流動
《建議》提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貫徹這一要求,需要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現土地資本、知識資本、人力資本、物資資本、金融資本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
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完善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協同推進必須抓住“人”這個關鍵要素,注重人力資本開發,提升人才能力,促進人才流動,推進人才共享,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民市民化進程,打破城鄉界限、區域界限,引導勞動力在城鄉間有序流動;開發人力資本,打造城鄉共享的人才隊伍。
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收益權改革,促進科技成果在城鄉發展中的轉化與應用;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基于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完善數據的收集、存儲、分析、傳輸、使用、保密管理制度,推進數據要素在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實現更多的功能。
(作者:付春香,系甘肅政法大學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18BJY119〕階段性成果)
-
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應著眼文明素質養成,以鄉風建設為抓手,全面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詳細] -
付偉: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是鄉村振興抓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詳細] -
韓長賦:鑄就新時代“三農”發展新輝煌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五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