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深入消費領域,與流通業結合催生出各種新業態和新模式,在改變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新體驗和新選擇,豐富生活內容,提升生活品質。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經濟快速興起,推動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在消費已成為經濟發展“第一動力”的今天,通過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至關重要。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技術與流通產業深度融合,線上平臺與各類線下實體店合作進程,各類線下資源紛紛搭載平臺上線,在電商平臺+超市基礎上,又出現平臺+百貨、平臺+專門店等形式,互聯網健身、遠程培訓等新模式迅速興起,催生出許多跨界經營業態,為商家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新業態形式多樣且屬于多個產業交叉,在現有法律體系中往往缺乏直接對應的條文規定,相關政策規制也相對滯后,商家行為在初期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約束。為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有必要加以規范。
一是以提升服務品質為核心,提升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質量。首先要注重提升顧客體驗,穩定商品供給質量。無論是線上買菜還是買衣服,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是核心競爭力,在轉向線上經營過程中,企業更加需要將保證商品質量、嚴控商品輸出品質放在首位,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注重與顧客溝通,增加顧客黏性,從而吸引更多回頭客,拓展多渠道零售,從而固化新業態。其次,提升社區商業網點標準化水平,拓展社區商業服務功能,強化社區商業與線上平臺深度整合,使社區商業作為線上購物的自提點或配送點,降低線上配送成本,為新業態提供支撐,同時激發線下商業活力,提高社區商業商品供給質量和供應能力,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再次,要有效利用智能貨柜。近年來智能貨柜已大量進駐居民社區和寫字樓,但是由于管理模式問題,導致多數智能貨柜閑置。建議智能貨柜經營企業轉變經營理念,與電商企業、快遞企業等利益主體協調好合作關系,建立合理分配機制,有效盤活資源,并助力新業態發展。
二是提高技術支撐力量。信息技術進步使諸多實體產業實現在線服務成為可能,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極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但是也暴露了技術不足的問題,如,在遠程面簽技術運用時,語音及人臉識別仍有較高差錯率,顯示出技術水平仍是影響在線服務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并積極與國際一流企業合作,進一步提升相關領域技術水平,同時對技術領先的企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助力其脫穎而出,引領整個產業快速發展。
三是加強在線服務監管。在線服務平臺的優勢在于整合社會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務。其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均屬于專業服務范疇,對教師和醫生資質有著明確要求,但是平臺作為商業企業與服務提供者為合作關系,因此在審查資質和把控服務質量方面容易存在把關不嚴、質量監控不力等問題,同時由于社會資源數量龐大,平臺缺乏對服務提供者專業能力的考評及測試,導致在線服務供給質量不達標,難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提升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應當鼓勵學校、醫院與平臺合作,由服務提供者所在機構對其資質提供背書,并對其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并且通過專業委員會對平臺的專業服務提供者資質進行認證,確保其資格的合法性,從而保障供給質量。
前不久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對規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具有較強指導作用,必將有效推動其快速健康發展,從而推進消費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孔德超:探索科學有效的數據治理之路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治理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體現。 [詳細] -
進一步深挖工業數據價值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我國大數據技術在工業領域的用戶需求精準分析、生產過程改進優化、營商管理智能決策等方面的運用方興未艾。 [詳細] -
王一鳴:“雙循環”對城鎮化提出新要求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百年變局、開拓發展新局的戰略選擇,對“十四五”時期城鎮化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