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市場規模較大時,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的,專業分工能夠促使勞動熟能生巧,減少工種轉換的時間,促進使用專業工具,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另外,分工協作可能形成不同勞動之間的互補,可能有利于成員之間的交流。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消費領域中,只有商品效用大于價格,消費者才會購物,生產領域中,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生產者才會選擇相應的經濟組織方式。
原則上,每人都可以獨立生產物品,但是,與多人分工協作生產相比,獨自生產會損失專業分工協作帶來的好處。市場范圍決定分工程度,一般來說,商品的市場規模較小時,一方面,消費數量可能無法吸納、消化生產數量,另一方面,相對投入專業生產的勞動與工具,較小的生產規??赡艽嬖诓唤洕▽I投入分攤不?。?。
商品的市場規模較大時,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的,專業分工能夠促使勞動熟能生巧,減少工種轉換的時間,促進使用專業工具,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另外,分工協作可能形成不同勞動之間的互補,可能有利于成員之間的交流。
分工合作不僅能夠獲得本身帶來的好處,而且還能獲得團隊協作效應帶來的好處。不少商品通過團隊協作的產量比個人單獨產量相加更多,能夠實現1+1>2的功能,像團隊體育比賽例如三大球,全隊分工協作往往比個人單打獨斗更重要。例如一個人搬運石頭,一次可能只有50公斤,兩人合抬一次可能有120公斤。又如古代船運遇到險灘惡水或擱淺時,得靠多名纖夫合作背纖,才能拉船前行。
專業分工協作生產在帶來好處的同時,由于最終產品是團隊成員共同協作的結果,最終產品難以準確地歸屬于每個成員。分配原理認為當員工邊際產量與報酬相等時,激勵最準確,生產效率最高。團隊合作生產增加了度量個人邊際產出的難度,這樣一來,每個成員的報酬與產出就可能不匹配(邊際產量不等于報酬),相對均衡報酬,實際報酬很可能浪費或者不足,無論報酬過多或過少均會引起激勵不足、偷懶增加或者“搭便車”的行為。
為了加強激勵,減少偷懶,必須付出激勵費用。問題是讓誰去激勵?現實生活中,由于老板與經理應對的是諸如將來消費者偏好什么商品,將來采用什么技術與組織方式,這種影響市場價格與生產成本、交易費用的關鍵問題,因此,他們對團隊生產貢獻更多,努力更難監督,所以往往由老板或者經理去激勵員工。
激勵可以采用獎勵努力結果或者懲罰不力結果的方式(變向獎勵努力)。一般由老板或經理獲取剩余收入,使得老板與經理努力激勵員工,當激勵增量多于激勵費用時,他們獲取盈余,否則,承擔損失。
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就是一種團隊分工協作好處多于因為度量困難增加激勵費用的經濟組織。如果某種物品的市場規模較小,專業分工好處較少時,個人可能會選擇自己生產,例如家里換個燈泡,縫??圩又?。當商品有一定市場規模,但團隊協作效應不明顯時,人們可能會采用市場交換的方式。當個人之間產出貢獻相當,而且難以識別時,人們可能會采用合伙人制度,例如在律師、會計師、藝術培訓等行業。當個人貢獻差異較大,度量難度不一時,往往采用老板與經理激勵員工的企業組織方式。(作者系經濟學者)
-
劉金山:直播經濟,風中有朵帶貨的云
經濟,其實很簡單,就是掙錢、花錢兩件事兒。 [詳細]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
庚子年發生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類要恢復對自然的敬畏,進而真正維系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