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正朝著更深層次邁進。應抓住改革的有利機會,克服困難和挑戰,抓緊補齊國企干部管理中的短板。
當前國企干部管理存在的短板
一是干部隊伍結構不夠合理。在一些國企干部的管理中主要存在缺乏合理規劃布局,頂層設計不足,年輕干部比例偏低,年齡結構梯次配備不能滿足現實需要等問題。大多數國企干部主要是自有的干部隊伍,干部交流輪崗少,新老交替周期過長。特別是對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利于年輕干部成長的良好環境,當企業在關鍵崗位出現空缺時,后備干部的培養沒有跟上,這將對企業管理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時間推移,干部隊伍平均年齡持續增大,對于繼續學習的動力減弱,在多年經驗形成的思維定式影響下可能對新思想、新觀念的理解掌握有限,注重求穩,不愿創新,對企業轉型升級產生不利。
二是干部交流退出機制不夠健全。加強國企干部管理工作,還需要積極推進正向激勵體系建設。中央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強調,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形成“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科學機制。然而在國企干部管理實踐中,干部提拔任用做得多、交流退出做得少的現象仍然存在: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考核機制,導致干部管理缺少客觀依據,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只上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干部交流工具運用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流動機制,導致實踐中人才流不動、盤不活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干部長期在相同崗位任職,崗位歷練少,工作中存在路徑依賴和經驗束縛,或多或少存在本位主義思想;另外,一些關鍵敏感崗位的交流調整機制不健全,也容易滋生腐敗風險。
三是干部責任心不夠強。工作干得好壞,責任心起決定作用。少數干部認為到國企工作就是捧上了“鐵飯碗”,吃上了“大鍋飯”,從而喪失了創新力和責任心,影響了企業的工作作風和效率;也有許多老干部認為自己經驗老到,安于現狀,不注重對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掌握,依然用老經驗、舊辦法做事;還有些干部往往只想著管好自己本部門的“一畝三分地”,對企業整體利益缺乏考慮,創新意識淡薄,開拓意識不強。
上述現象的發生,都表明國企管理不能再完全按照老辦法來處理現在的新問題,必須持續加強改進干部管理工作,使之能夠更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
對專業干部拓寬渠道完善考核
(一)拓寬干部選拔任用渠道。優化國企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基礎上,構建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使各方面優秀干部充分涌現。將國企干部人才的招聘和選拔與市場化的選人用人相結合。國企在干部選拔任用中,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干部選拔任用體系,具體來說首先要對各個崗位進行識別分析,根據崗位實際要求,確定采取包括民主推薦、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以及聘用職業經理人在內的多種選拔任用方式。在選人用人中,突出考察候選人在政治素質、品德修養、能力作風等方面的綜合考核,尤其是注重對“德”的考核,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認真聽取群眾的評價意見,努力擴大群眾參與度,增強選拔的透明度。
(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國企要完善干部考評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需要把推動改革創新、敢于擔當納入考察內容,與此同時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進一步形成“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科學機制。既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擔當作為,又要注重從精神狀態、作風形象方面考察,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擔當,又看大事要事難事中的表現;充分發揮干部考核評價的激勵鞭策作用,使國企干部能拿出“戰”的姿態、“拼”的意識、“闖”的精神。堅持有為才有位,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善于在挑戰和難題中發現干部,對敢于當“拓荒牛”,以不怕錯、敢試錯的大膽使用,提高國企干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重視專業干部培養使用。實現“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離不開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國企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把真正有能力、真心為企業的人才選出來、用起來,使其發揮所長。同時,要放寬視野、主動出擊,把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請過來,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職稱身份。
(作者單位:重慶城投集團)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注重發揮國企作用
第二十屆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暨“新發展格局與國有企業”學術論壇近日在京舉行。 [詳細] -
魯傳穎:美強取TikTok是踐踏國際規則
從交易細節可看出,所謂的“合作”,實質是美國政府和企業共謀瓜分中國最有潛力互聯網公司的一場“盛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