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的2021數字經濟新引擎論壇,6月20日在京舉行。圖為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在發言。
攜手奮進 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
(2021年6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企業和媒體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和大家相聚在經濟日報社主辦的2021中國數字經濟新引擎論壇。本次論壇將圍繞“從交易效率到產業效率”這一主題展開交流和討論。在此,我受鄭慶東社長委托,首先代表經濟日報社,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誰引領了數字經濟,誰就掌握了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協力推動下,我國數據要素的價值不斷釋放,數字化轉型進程持續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創新引領作用愈發凸顯。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社交電商、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猛,創造新需求,帶動新消費。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平臺型就業廣泛普及,自主就業、多點執業等就業新模式也在不斷涌現,持續帶動就業的不斷擴大。
二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我國運用數字賦能等行動助力中小企業轉型紓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升級,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率已經達到了49.4%?;ヂ摼W、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助力農業等相關產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生產模式持續優化。
三是數字社會服務推陳出新。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已經成為利企便民常態化應用,政府網上可辦率超過了90%。虛擬養老院、虛擬健身房、智慧家政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服務在不斷涌現。
四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不斷拓展。一批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在信息基礎設施、跨境電商、云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取得實效。疫情期間,通過遠程會議和線上平臺等方式,與國際社會共享科研數據防控和救治經驗等相關信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雖然數字經濟在中國蓬勃發展,但一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在美國硅谷,多數創業公司都是技術驅動型,而在中國,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都依靠商業模式來驅動。許多數字經濟頭部企業要么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要么缺乏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有效落地的能力,同時更多的傳統產業還在數字經濟的大門外“徘徊”。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中引起高度重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中國建設?!笆奈濉币巹?,對加快數字化建設,建設數字中國作出明確部署?!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章,提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為數字中國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實踐證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以及生產模式改變,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的價值,已經從提高交易效率轉換至提升產業效率,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隨著信息技術普及和互聯網持續發展,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數字高效化與數據要素化正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在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方面,有幾點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要不斷夯實數字基礎設施。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指出,“新基建”是投資驅動的主要抓手。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新基建”一頭連著巨大的投資和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將成為我國于危機中探索新機遇、于變局中謀劃新局面的重要引擎。要實現數字經濟“撐桿跳”,應緊緊抓住發展數字經濟的機遇,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行業與新型基礎設施的統籌、融合發展,力求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第二,要積極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要提高科技原創能力,瞄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目標,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數字技術研究,增加源頭技術供給,以基礎研究突破帶動引領性原創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戰略性技術重大突破,提升產業供應鏈風險抵御能力。深入挖掘數字技術價值,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同時,優化現代產業發展體系,構建以多個核心企業引領,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專業化公共技術服務支撐的協同發展產業生態。支持產業技術聯盟、行業商(協)會等社會組織,圍繞新興市場情況制定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來提高附加值。還要推進產業自律,大力培育數據開發、數據內容服務、數據交易流通等新業態,逐步創造適宜數字經濟發展的優良環境,有效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第三,要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通過面向數據要素市場配置的改革,開展數據資源的確權開發,利用運營管理、跨界流通和安全管理等制度措施,著重解決數據的權責關系、定價機制、數據質量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二是要豐富應用場景,鼓勵和支持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先行先試,開展數據要素的應用,挖掘數字價值,釋放數據紅利。三是要統籌數據開發利用、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數據產權交易和行業自律機制,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平臺和市場主體,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完善適用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保護機制。加強數據安全評估,推動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
第四,要不斷完善數據治理體系。要確保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就要完善數據治理相關的政策法規,加強對平臺壟斷不正當競爭的監管,強化個人隱私保護,重點數據安全保護,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發展的環境。就要健全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加強重要領域數據資源、重要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同時要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提升安全防護和維護政治安全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和審查。加強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跨領域網絡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發現、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攻擊溯源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創新,提升網絡安全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
各位同仁,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中國的數字經濟也在持續快速發展。經濟日報作為中央黨報、經濟大報,長期關注我國和世界數字經濟發展動態,致力于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為推動我國從數字大國向數字強國邁進貢獻力量。經濟日報愿同大家一道,攜手奮進、合作共贏,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
梅宏: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詳細] -
劉志陽:塑造數字時代的農民
4月25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數字議題再次引發大眾關注與熱議。對于政府而言,要加大對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宣講,讓農戶實實在在看到數字農業的效益。[詳細] -
大數據驅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