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并對全面促進消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高級形態,也是對接全球消費市場、吸引全球消費者的樞紐和平臺,是具有豐富消費內容、高端消費品牌、多樣消費方式、優越消費環境且能夠吸引全球消費者的高度繁榮的消費市場。可以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全球消費市場發展的制高點,是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也是引領全球消費創新的風向標。
隨著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提升,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國內外消費聯動日益形成,城鄉消費一體化不斷強化。在此背景下,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有多重意義,既有利于全面促進消費,培育以消費為動力促進和帶動經濟的新增長極,又有利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環節和新型平臺,還有利于增強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其引領和帶動作用,形成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合作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良好態勢。
加快培育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以國際化為導向,以全面促進消費為核心,以提升城市消費能級為抓手,多措并舉。
一是優化供給結構和提升供給質量,加快聚集全球優質消費資源和市場主體,加快培育和發展各類消費服務產業,引導企業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發展品牌經濟。
二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消費商圈,立足城市布局和特色,加快商業街提檔升級,塑造新型消費場景,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完善城市商業街區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消費基礎設施和氛圍,打造一批享譽世界的標志性商圈。
三是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等,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商旅文體融合,推動消費新業態、新品牌、新場景、新平臺加快發展。
四是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開展城市環境美化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完善便捷高效的立體交通網絡,建立健全高效物流配送體系;健全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體系。
五是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加強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協調聯動,形成以中心帶動周邊、以周邊支撐和服務中心的城市群一體化消費市場,推動區域消費聯動發展。
六是完善消費促進機制,制定和完善促進消費的相關政策,提升入境消費便利化程度,完善免稅退稅政策,多方面提升城市消費的國際競爭力。
-
白明:促進消費升級還需加快步伐
“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詳細] -
董少鵬:“品質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日益增強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的相關數據,今年5月累計實現商品和服務交易額4.82萬億元,比2020年5月增長22.8%。 [詳細] -
楊承訓:為綠色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要集中力量加強綠色“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大力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支持綠色技術創新。[詳細] -
海舟:消費是持久性收入穩定函數
決定人們消費支出的不是暫時性收入,而是持久性收入,消費是持久性收入的穩定函數。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