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強調了“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并表明中國未來將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還是世界人民攜手抗疫、爭取經濟復蘇的關鍵一年。第四屆進博會在如此重要的節點召開,凸顯出中國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也展現出中國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維護世界共同利益的發展理念。
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表明,在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各國往往會傾向于實施貿易保護政策。近兩年來,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各國經濟增長遭受重創,世界經濟進入至暗時刻,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抬頭,進一步加劇了資源合理配置和經濟復蘇的難度。
同樣受到疫情沖擊,中國不僅沒有加強貿易保護,反而堅持擴大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逐步實現復工復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抗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與此同時,中國各界努力修復、整合產業鏈,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成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有效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第四屆進博會既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國際采購和投資促進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推進國際人文交流、促進開放合作的重要媒介,將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和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大力量。
本屆進博會亮點突出
進博會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展會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體現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持續性,也表現出中國同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除了規模持續擴大、展商質量更優、合作效果提高之外,本屆進博會還具有一些突出的亮點。
首先,本屆進博會展現出中國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大國擔當,是中國主場外交的亮眼之作。在進博會舉辦期間,還舉行了主題為“百年變局下的世界經濟: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合作”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11月5日,論壇發布了《世界開放報告2021》,展示了“世界開放指數”這一核心成果,不僅對各國的開放經驗進行了很好的總結,而且指出了未來開放的方向和具體的政策選擇。這充分表明,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具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開闊的視野,希望通過自身的發展帶動世界經濟的全面增長,讓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第二,本屆進博會的創新特色十分明顯。一方面,新展品新技術讓人眼前一亮,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零碳工廠”方案等新技術集中亮相,體現了“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新板塊在進博會亮相,服務貿易展區首次設立了文物藝術品專區,還特別加入了冰雪元素,也集中展示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成果。
第三,從展會模式到招商舉措都體現了科學性和精準性。為兼顧展會效果和疫情防控,本屆進博會首次推出線上的國家展,采用三維建模、虛擬引擎等新技術,打造了沉浸式數字展廳。本屆進博會由行業性、區域性、境外三類招商合作單位協助招商,并首次面向參展商和相關單位定向邀請專業觀眾,實現了精準招商、提升了招商水平。
以進博會為契機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宣布的擴大開放舉措已經基本落實。進博會體現出中國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良好愿景。為此,中國各界還將以進博會為契機,在如下兩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中國將會更加注重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特別是在疫情沖擊和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中國企業將更為重視對外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不斷提升開放的水平和質量。
其次,積極參與多邊框架下經貿規則的修訂和重構,引領發展中國家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新規則。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合作。這將是未來中國參與多邊機制的重點方向,必將為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廣大的發展空間和切實的利益。(王孝松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第三屆進博會積極踐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我們要關起門來搞發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各國企業的參展熱情并沒有因此而降低。[詳細] -
連續舉辦進博會背后是持續擴大開放的決心
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主旨演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