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要看到的是,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在投入擴大、技術進步的條件下,如果經濟循環順暢,物質產品會增加,社會財富會積聚,人民福祉會增進,國家實力會增強,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如果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循環就會受阻,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增長速度下降、失業增加、風險積累等情況,在微觀上就會表現為行業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波動等問題。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包括暢通要素、產業、市場、技術等循環,這既有利于穩增長,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破除經濟循環的主要堵點、梗阻和障礙,才能真正暢通國內大循環,并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因此,必須在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加快暢通三個方面的循環。
第一,加快暢通市場循環,促進區域間要素流動和資源有效配置。國內市場循環的一般流程和發展趨勢是,國內區域市場不受國家疆域、關稅等因素限制,商品、生產要素和企業的流動是自由的,市場機制能夠有效配置區域之間的資源。隨著工業化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上升,區域市場逐漸演變成一個大市場,商品、要素和企業的流動作為連續的過程,形成了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的一個整體。從這個角度看,各個區域市場都是大市場的有機構成部分,在空間上起著支持經濟循環、促進資源配置和再配置的客觀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地在推動區域經濟增長上作用突出,從一定意義上說,當時區域之間的市場競爭加強了各地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種機制總體上有利于發揮各地發展經濟的主動性、積極性,對于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后期,各地推動工業和投資擴張的作用逐步下降,同時,地方經濟布局和競爭使區域之間的資源流動產生了一些堵點,對全國大市場運行和配置資源的功能帶來了一定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破除導致區域市場相對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暢通區域之間的資源流動和經濟循環。要引導各地增強大局觀念和大市場意識,改變對本地商品、要素和企業流動的不合理干預,減少行政管理對區域市場循環的影響,同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把政策重心轉向加強本地公共服務、幫扶弱勢群體、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支持全國大市場在暢通經濟循環中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積極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工作。
第二,加快暢通資金循環,促進相關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快速擴容和多層次發展,引導資金流動的市場功能不斷增強,通過資金循環帶動資源再配置的機制基本形成。在這一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房地產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在國民經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都占有相當高的份額,對于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要認識到,房地產市場不穩、房價過快上漲,容易引起資金配置失衡和資金循環梗阻,制約居民消費擴大和有效投資增長,從而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負面效應。對此,要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使政策落到實處。比如,要加大土地特別是住宅用地供應,用市場力量調節供求平衡關系;繼續推進農地入市等改革,打破政府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的局面,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和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重點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以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等等。總的來看,要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出發點,通過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順應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更好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第三,加快暢通技術循環,促進企業間要素流動和技術結構升級。國內技術循環的一般流程和發展趨勢是,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通過行業間的技術交換、合作和競爭,促進不同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在過去一段時期,國內一些企業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作為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提高生產率的重要條件。這個發展模式使這些企業的技術進步主要依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對國內生產的同類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的需求較低,國內技術供求循環不暢甚至循環不起來,發展速度和技術進步都受到明顯影響。目前我國進入工業化后期,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明顯提升,已具備全面提升高技術整機和成套設備國產化能力的條件,必須加快轉變舊有發展觀念和模式,圍繞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暢通國內技術循環,加快研究確定新的發展戰略。一是加強對國產高端整機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多學科聯合攻關,加快提升重點產業和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加強對重點項目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環節的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三是加強對大型國企與民企深度技術合作的扶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激發新的創新活力和動力。此外,還要加快暢通技術循環,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者郭克莎、沈少川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僑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
張務鋒:為糧食安全筑牢協同保障的基石
推動國家糧食交易平臺體系轉型升級,精心辦好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優質特色糧油產品展銷會和區域性展洽會,促進糧食供需區域平衡和季節平衡。 [詳細] -
構建統一大市場 推動制度型開放
隨著各國政府的批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詳細] -
市場與政府協同推進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中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國城鄉、東中西區域、南北方省份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振興鄉村、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是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