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鄉居民需求升級態勢看,即將施行的《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將成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全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一方面,近年來我國每千名老人床位數在不斷增長,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盡管也有一些高端養老服務機構做得比較好,但客觀看,相當一部分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最高決策層把握養老需求不斷增長和升級的態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2019年12月,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公布。經過兩年過渡期,這一標準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可以預期,這對推動養老事業發展將發揮多方面的重要促進作用。
從供給側看,《規范》屬于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養老機構服務的安全“底線”。這意味著,不符合底線的養老機構,要么主動改進提升,要么被動淘汰。
從競爭看,這有助于推動養老機構的良性競爭,鼓勵和引導養老機構打服務牌,避免打價格戰。全國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鼓勵養老機構制訂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規范》實施后,一些條件成熟的養老機構將主動對標國際養老服務標準,制定更高的服務標準,從而提升全行業的服務水平。
從監管看,將有助于養老領域的事中事后監管。我國已經放開了養老領域的投資準入,事前管制已經取消。《規范》的正式實施,意味著建立與完善事后服務監管體系已擺上臺面。
適應養老領域發展趨勢,《規范》在正式實施后,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一是對標國際養老服務標準,適應全社會養老需求動態調整相關指標;二是完善養老服務監管標準,建立多層次、專業化的監管隊伍,確保養老服務標準能夠落實到位;三是推動養老服務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養老服務。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 [詳細] -
社區治理要面向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社區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社區治理要在黨建引領下面向居民需求,統籌發展、治理與服務,發揮文化紐帶作用,建設讓居民放心、安心、舒心的生活港灣。[詳細] -
發揮基本公共服務兜底和賦能雙重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強調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多次部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關工作。還要看到,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全國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要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