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到0.25%至0.5%之間,這是2018年12月以來美聯儲首次加息。因美元以及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分量,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實施了極其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在短時間內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0—0.25%,并實施了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資產負債表從4萬億美元左右擴張至8萬億美元以上。財政政策方面,2020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達到15%。
在“撒錢”式刺激下,美國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實現復蘇。繼2020年萎縮3.4%后,美國經濟2021年增長5.7%,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2年有望增長4.0%。由于經濟增速顯著高于潛在增速,以及國內消費復蘇快于生產復蘇,美國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2022年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9%,創40年來新高。同期,失業率降至3.8%。在增長強勁、通脹高企、勞動力市場走強三大前提下,美聯儲不得不加快收緊貨幣政策。
除了此次宣布加息25個基點,美聯儲預計,今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接近2%的水平,這意味著美聯儲在今年剩下的6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均將提高利率。此外,美聯儲還考慮在今年特定時期開始縮表。從歷史上看,美聯儲步入持續加息周期往往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沖擊,但主要影響范圍不盡相同。
有時候,新興市場首當其沖。隨著美聯儲步入加息周期,美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利率差通常會縮小,這很可能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流美國。在此情景下,新興市場國家通常會面臨國內資產價格下跌、本幣對美元貶值、外幣債務壓力上升的困境。一旦應對不當,就可能爆發貨幣危機等,例如20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3年,美聯儲宣布將考慮結束寬松貨幣政策時,也曾引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動蕩。
有時候,則是加劇美國自身金融動蕩。如果美國國內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市場的估值顯著超過合理水平,那么隨著美聯儲步入加息周期,國內借貸成本將會顯著上升,進而打壓國內的估值水平,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下滑,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在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2007年美國房價泡沫破滅前,都曾發生過美聯儲多次加息的情況。2015年至2017年的連續加息也曾導致2018年美國股市下跌20%左右。
美聯儲本輪加息究竟會顯著沖擊外部市場還是自身金融市場,目前答案尚不清楚。考慮到當前國際形勢,本次加息或給全球經濟帶來滯脹挑戰。同時,如果未來加息路徑如美聯儲預期的那么“陡峭”,新興市場與美國金融市場或許都會面臨不小的影響。
在外部沖擊加劇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應未雨綢繆,做好危機應對預案。首先,穩健的國內基本面是抵御外部沖擊的首要前提,應千方百計維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其次,避免出現過大的經常賬戶逆差,防止本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再次,保持本幣對美元匯率的較大彈性,緩釋負面外部沖擊的力度;第四,保留適當的資本流動管制,防范出現資本大量流出與本幣貶值預期之間的惡性循環,盡量做到有備無患。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白重恩:央行向中央財政上繳利潤是國際通行做法
2021年,我國全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大規模減稅降費勢必造成財政收入減少,但財政支出剛性不減,財政收支的平衡問題凸顯。從貨幣本質上看,央行上繳利潤實質是向國家繳納因壟斷貨幣發行權獲取的鑄幣稅收益。[詳細] -
董少鵬:美國經濟發燒,中國不會被迫吃藥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帶來不確定性,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向中國傳導的壓力在加大。 [詳細] -
美聯儲持續加息或將對中國經濟產生系列影響
2022年1月1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連任提名聽證會上發表證詞。一方面,加息能否有效抑制通脹是不確定的,通脹如果持續上行將導致美國民眾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進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將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