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集中體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作為重慶市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江北區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江北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打造重慶市營商環境最優區的發展目標。
江北區在集聚要素、吸引投資上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比如,擁有西部唯一的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西部大數據交易中心等。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主要從4個方面發力。
打造“辦事最高效”的政務環境。政府為企業減一天時間跑審批,企業就能多一天時間謀發展。今年,我們要大力推進“一窗綜辦、一網通辦”,加快打造“小江都能辦”品牌,讓來江北辦事就像網購一樣便捷。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典型案例。比如,去年11月份啟動的海爾洗碗機生態工廠項目,我們在審批、建設等各方面提速,充分展示了“江北速度”,也兌現了政府向企業提出“做的比說的好,干的比簽的好”的承諾。
打造“收益最大化”的市場環境。江北因為區位等基礎條件,土地成本、房屋租金相對周邊會高一些,很難做到投入成本最低。我們不講成本最低,而是追求收益最大。就是要提高政策含金量、提升資源整合力、提檔增值服務力,讓企業在江北投資興業,回報一定能夠比其他地方“更多一點”。
打造“投資最安全”的法治環境。最大限度減少執法司法活動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減少執法隊伍的自由裁量權,尤其對涉企案件要慎用強制措施,用制度的力量讓企業的合法財產能夠鎖進“保險柜”,讓企業家在江北投資安心、安神、安穩。
打造“品質最優良”的城市環境。城市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北區作為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之一,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精華部分。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我們謀劃了“一帶雙核五片區”的城市布局。成型后,江北的城市環境將有質的飛躍,大家的工作生活環境將上一個檔次。同時,這個布局涉及一系列重點項目,蘊含著大量的城市建設和經營機遇,歡迎全球的企業家朋友前來投資興業,共享發展紅利。
為確保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這個既定目標得以實現,江北區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企業需求,出臺了打造最優營商環境10條措施,包括打造“小江都能辦”品牌、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一網通辦”100%、建筑許可實行跨前服務、開通營商環境24小時監督熱線等內容。其中一條措施就是打造金融服務港灣,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供了極大幫助。
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不務虛功,靠的是實干。今年,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向“懶政”“怠政”開炮,江北不養無所作為的“懶官”、不敢擔當的“推官”、袖手旁觀的“看官”。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只要企業遇到困難,我們就要心底無私地為企業排憂;只要企業發展有需要,就要心清如水地為企業站臺。在為企業服務這件事情上,是沒有上限的。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江北區廣大干部將以高效率贏得高效益、以快節奏換來大發展,在春天里憧憬、在四季里奮斗,與市場主體一起向未來!
(作者:重慶市江北區委書記 滕宏偉)
-
“互聯網+政務服務”助力一流軟環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更好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詳細] -
肖捷: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通過更好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作用,更大便利投資興業、助力創業創新。[詳細] -
董小麟:善育新機 勇開新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廣州善育新機、勇開新局,充分發揮了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詳細] -
縱橫:用數字技術激活政務服務創新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以數字化為形式、以技術創新為依托的數字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