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是保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中之重,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是從容應對復雜嚴峻形勢的磐石,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政治任務。
保障農業穩產增產關鍵在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
堅持穩中求進保障農業穩產增產,關鍵在于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這條底線,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面對復雜動蕩的國際形勢,保障糧食安全問題愈加凸顯。
一是要藏糧于地。既要保耕地面積,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明確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又要優化耕地質量,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改造力度,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引導各地要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
二是要藏糧于技。既要從源頭抓良種良技,實行“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等制度,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決避免種業“卡脖子”問題,全面保障吃中國糧、用中國種;又要從過程抓耕作技術,著眼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積極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中的集成應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關鍵要解決利益機制問題,要按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的目標要求,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在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創新糧食產銷區合作機制。
保障農民穩步增收關鍵在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堅持穩中求進保障農民穩步增收,關鍵在于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在促進農民共同富裕過程中,農民持續增收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問題更加突出。
一是要發揮政策幫扶的穩定器作用,既要保持政策幫扶的總體穩定性,按照在過渡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深化區縣、村企、學校、醫院等結對幫扶,繼續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持續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延續支持幫扶優惠政策,又要推動政策幫扶的銜接性,推動脫貧地區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逐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重點支持幫扶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作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二是要突出產業就業的穩定器作用,既要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又要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大力開展適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新職業新業態培訓,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培育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支持農民在穩定脫貧基礎上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
保障農村穩定安寧關鍵在兜住兜牢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民生底線
堅持“穩中求進”保障農村穩定安寧,關鍵在于兜住兜牢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民生底線,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促進農村社區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善治優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鄉村基層治理問題更加重要。
一是要更加強調補齊短板,以農村社區建設為抓手,著眼于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九個方面,加快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軟硬件的短板弱項,多渠道加快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落實對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分類資助政策,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困難農民群眾基本生活,健全基層黨員、干部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關愛聯系制度。二是要更加強調數字普惠,著眼于數字賦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持鄉鎮和村級醫療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導醫療機構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體系。
(作者分別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和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
-
劉楠: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有利于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作用,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詳細] -
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部署,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詳細] -
實現鞏固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意義非凡。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必須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