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聚焦這個首要任務,進一步提高站位,以更大格局、更廣視野和更大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深刻把握全局變革,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聚焦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深刻把握全局變革,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貫穿經濟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提升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優化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推進共享發展,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要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發展高質量創新經濟。要完善創新體制機制,保護創新權益,堅持自立自強,激發創新活力,創新生產技術,增加有效供給,拓展創新平臺,強化創新組織,優化創新生態,以創新經濟引領高質量現代化發展。要將協調作為內生特點,推動高質量協調發展。要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著力發展高質量實體經濟,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消除現代化發展短板。要使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發展高質量綠色經濟。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推進綠色經濟增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開放發展的必由之路,推進高質量開放發展。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展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開放型經濟。要堅持共享這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穩步推進基于高質量發展的共同富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內外循環互促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世界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要進一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要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兩端發力、兩側協同、供求聯動,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提升發展的活力、韌性、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持續有效需求為動力,牽引帶動有效供給,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不斷拓展國內大市場,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激發有效需求持續動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以大規模轉型升級需求的持續強大內生動力,促進滿足需求、匹配需求、提升需求的高質量供給,解決低端、低效、錯配等供給側問題。另一方面,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新服務引領創造新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要鞏固、提升并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升級產業鏈供應鏈,引領創造新需求,強化新供給引領動能,促進供求高水平精準匹配和高質量動態平衡,推動高質量發展。
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主動適應國際發展環境和經濟形勢變化,持續發揮超大規模市場資源優勢,以暢通的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貿易、兩個循環的聯動效應,提高貿易投資合作質量,提升國際產業鏈價值鏈地位,提升國際循環水平,以高質量國際循環促進高質量國內大循環,推動高質量開放發展。要用順暢聯通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形成更加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循環體系。
全面縱深推進改革,以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障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站在新的起點,應對變局、創造新機、開拓新局,必須全面縱深持續推進改革。要推動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經濟體制改革,為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注入活力、增強動能,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制度支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要全面縱深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夯實高水平發展的市場經濟制度。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是要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進一步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體系,擴展市場功能,促使市場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更深層面決定性配置經濟資源,尤其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優勢,以高效率資源配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全面縱深推進政府治理變革,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市場競爭制度、市場監管制度、市場擴展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擴展市場力量,深度釋放市場活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質量,實現高質量增長和高質量發展。
升級擴大開放,以制度型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高質量對外開放,我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效實踐路徑。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質量制度型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外部環境極其復雜嚴峻,全球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以更加開放的決心、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有力的舉措,以進一步全面縱深擴大開放,積極應對外部遏制、封鎖和極限施壓,主動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超預期變化。適應新形勢,針對新問題,把握新特點,要持續擴大、全面深化與系統升級開放發展,加大貿易、投資和人員流動等方面對外開放力度,推動由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穩妥有序推進制度層面的深度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積極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和知識產權,構建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制度新優勢,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要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跨境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作者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 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廷惠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思政專項(20VSZ006)階段性成果】
-
我國新能源汽車具備國際競爭力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具有攀登世界領先地位的巨大潛力,但仍面臨一些挑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