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從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方面,全面、系統、科學地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理論,充分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時代場景和戰略頂層設計。站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高度,審視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滋養、文化保障、文化志向,對于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守正創新、踔厲奮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豐富的文化滋養。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包含著文化的現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的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站在人類真理和道義雙重制高點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文化來源,從而在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史上向世界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從容、自信、堅毅和淡定。中國式現代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以這“兩個結合”生成的思想文化為引領的偉大歷史進程和正確發展道路。正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維邏輯和價值理念上的高度契合,實現了兩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的深度貫通和融通,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打破了西方國家對現代化理念的絕對話語權,重新書寫了超越西方現代化的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守正與創新、固本與培元的深度對話,形塑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氣象。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獨特的文化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阻力和矛盾,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是重要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在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了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增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呈現出文化更加繁榮和蓬勃發展的壯麗圖像。這就充分表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價值選擇與文明形態創造,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和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化進步、文明創造的歷史過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文化新輝煌,是獨具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實踐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潤澤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過程。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崇高的文化志向。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要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其生命力和影響力,又要秉持開放、包容、平等、互鑒文明新理念,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深入開展同各國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人類文明的理解、欣賞與借鑒,吸納外來文化精華,推動中華文化不斷豐富。既堅定文化自信,又善于文化對話,既堅定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又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既以文化創新創造提升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現代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相協調,推動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相統一,又要增強偉大歷史主動,自覺站在世界歷史制高點,引領人類歷史前進的方向和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更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從而讓中國式現代化充分彰顯大國應有的世界文化擔當。
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文化啟迪。
(作者:田鵬穎,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堅定歷史自信 增強歷史主動
抓住戰略機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詳細] -
強化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卓越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的不斷加大培養,正在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重要人才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支撐力量。 [詳細] -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提振民企發展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詳細]